高分子光电材料及器件研究所,从事有机/高分子光电材料与器件研究,包括发光显示、太阳电池、场效应晶体管、传感等材料与器件。近十几年,有机/高分子光电材料与器件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国内外在平板显示、节能照明、新型太阳电池等领域取得重大进展。随着发光材料和显示屏技术的不断进步,显示材料和制备技术快速发展,接近产业化,受到市场、企业,以及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推动。在华南理工大学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高分光电材料及器件研究所自1999年成立以来,团队全体教授、同事与同学瞄准有机/高分子光电材料与器件研究领域的国际前沿, 围绕这一领域的基础与应用的重大科学问题进行了长期深入细致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形成了一支在国际高分子光电材料与器件研究领域具有一定影响的研究团队。
光电所团队所在单位分别拥有“材料科学与工程”国家一级学科重点学科、“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广东省重点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博士后流动站,“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博士授权点;是第一批教育部、国家外专局“高分子光电材料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11引智创新基地),2010年获得滚动支持。2010高分子光电材料及器件研究所联合材料,化学,信息学院等相关骨干成员申报的“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获科技部批准建设,并于2013年通过验收,于同年参加工程与材料领域国重五年评估时获评“优秀”。
目前光电所团队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长江特聘教授3名(其中引进1人,自己培养2人),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5名,科技部各类青年杰出人才8人(其中引进3人,自己培养5人)、教育部跨/新世纪优秀人才7名,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2名。 华南理工大学特聘教授1名。研究人员的专业背景涵盖化学、物理、材料、器件等领域。
目前, 光电所团队主要成员包括马於光教授、彭俊彪教授、杨伟教授、黄飞教授、吴宏滨教授、陈军武教授、苏仕健教授、朱旭辉教授、彭小彬教授、叶轩立教授、解増旗教授、王坚、顾成教授、段春晖教授及副教授3名、高级工程师一名, 讲师及工程师9名, 助理工程师4名。
光电所团队所在的“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拥有建筑面积约2万平米的实验大楼。其中千级器件制备超净室面积超过1000 M2,拥有国内一流的有机/高分子光电材料与器件合成,制备相关的科研设备和实验条件,仪器设备主要包括:核磁共振仪,超强X-光衍射仪,高分辨质谱仪,飞秒超快光谱仪, 原子力显微镜(AFM),凝胶渗透色谱仪,色质联用仪,荧光光谱仪,吸收光谱仪,元素分析仪,电化学工作站,手套箱,真空蒸镀机,溅射仪,等离子体气相沉积系统,曝光机,膜厚测试台阶仪,薄膜和器件发光量子效率测试系统,半导体参数测试仪, 光伏响应及能量转换效率测试系统、卷对卷多功能印刷系统等。
至2018年9月,光电所团队目前已经培养博士学位获得者136人,硕士学位178人,毕业生出国联合培养和进行博士后研究共38人。共招收博士后12人;光电所师生中已经培养“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名、基金委创新团队一个、“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1名、提名奖2名、“广东省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7名。
光电所团队承担科技部的国家重大基础研究项目“973”和主持和承担国家重点专项多项,以及自然科学基金委的重大基金项目、重大国际合作基金项目和重点基金项目,广东省政府支持的重大和重点研究项目,如广东省关键领域重点突破招标项目。光电所团队是由马於光教授牵头的国家自然科学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彭俊彪教授牵头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的创新团队。
光电所团队自成立后取得的创新性成果包括首创用水(醇)溶性发光聚合物作为阴极界面修饰材料、用稳定金属阴极代替传统活泼金属阴极,实现用溶液全印刷方法制作红、绿、蓝三基色聚合物发光二极管(PLED)新工艺;用喷墨打印导电银胶阴极,实现第一块全印刷工艺的全彩色PLED发光显示屏;新结构红绿蓝三色荧光发光高分子的设计与合成, 新形磷光聚合物发光材料;聚合物白光照明材料与器件;新型异质结聚合物太阳电池给体材料的设计与合成;采用新型水/醇溶性聚合物阴极界面修饰聚合物作为界面修饰材料大幅提高聚合物太阳电池高开路电压及能量转换效率等。
以光电所团队为主体组成的华南理工大学与创维公司合资成立的“广州新视界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在国内首次实现了性能稳定的全彩色、透明及柔性可弯曲MOTFT-AMOLED显示屏。目前正在积极商谈转让该技术以在广东实现大规模量产MOTFT-AMOLED 显示屏。
据SCI统计光电所至今(统计至2011-12-17)发表SCI论文1090篇(含非第一作者单位),其中49篇被列入ESI高被引论文,影响因子大于10的论文109篇,总计他引24173次,光电所论文目前h-因子为75。光电所团队至1015年共获授权中国发明专利51项(其中已经转让10项,正在商谈转让中12项);申请中发明专利63项(其中申请国际专利4项),获2010,2015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共2项,获2008年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2014年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各一项。
目前光电所团队正在进行的研究方向有:
1.新型能源/显示用光电功能聚合物的设计与结构调控;
2.光电功能聚合物的光物理与新型器件结构设计与界面调控;
3.大面积溶液加工聚合物功能器件(显示,白光照明与光伏)的工艺与性能优化及MOTFT-AMOLED柔性显示屏系统集成;
4.聚合物光电功能材料与器件的新结构,新机制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