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镜堂院士所在学术团队
发布时间: 2015-05-08 浏览次数: 4485

现代建筑创作团队情况简介

一、团队研究方向的发展状况

    现代建筑创作是华南理工大学的特色研究方向,是岭南建筑的延续与发展。

1932年以来,现代岭南建筑先驱林克明、陈伯齐、夏昌世等致力研究岭南建筑文化和环境文化,创作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现代岭南建筑,开创和丰富了岭南建筑的创作与研究,推动了岭南地区现代建筑的发展,并培养了大量的高级专业人才,孕育了三位院士和七位国家工程(建筑)设计大师。

80年代,岭南现代建筑创作成绩斐然。主要代表作品有广州南越王墓博物馆、岭南画派纪念馆等重要建筑创作,相关论文60余篇、专著译著11部,奠定了岭南现代建筑创作的方法和理论,使之以独特的姿态影响着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建筑。

  近年来,由何镜堂院士主持创作了大都会广场及中国市长大厦、鸦片战争海战博物馆、东莞西城楼文化中心、广东奥林匹克体育场、广州新会展中心等大型公共建筑的设计;创作了浙江大学新校区、武汉大学文科校区、华南师范大学南海学院新校区、南京邮电学院新校区、北京航天航空学院新校园、无锡江南大学新校园、东南大学科技园等四十余项密集建筑群体的规划设计;先后获得国家设计金奖1项,铜奖2项,省部级奖三十余项。

  综上所述,岭南现代建筑创作已成为我国当代主要建筑流派之一,而现代建筑创作的研究在国内外处于领先的地位,并在国际上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二、团队的组成人员

  以何镜堂院士领衔,陶郅、倪阳、汤朝晖、郭卫宏、刘宇波为骨干,涂慧君、王扬、吴中平、蒋涛、蒋邢辉、邓剑虹、郑少鹏、马明华等等一大批博士和硕士研究生为主体的研究团队。

三、近期的研究方向

  为了保持在国内的领先位置、与国际最高水平靠拢,在未来的五年左右的时间里,通过现代建筑创作研究所、建筑设计研究院创作室等研究和创作机构,我们将在理论、技术和创作方面取得突破性的进展,进一步丰富岭南建筑创作的文化和技术内涵,具体体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1.深入开展现代建筑创作的理论、方法、设计哲理和创作实践的研究,形成一整套系统的“两观(整体观、可持续发展观)三性(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理论体系,并出版系列专著,使之在全国乃至国际上都处于领先位置。

    2.深入开展校园规划和设计上的研究。我们将对所创作的四十多个高校校园建筑作品进行深入调查和研究,总结校园规划和设计的经验和教训。拟利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出版一整套关于校园规划和设计的书籍,阐述校园规划和设计的系统理论。

四、未来的战略目标

  在未来的十年和二十的时间里,我们将扎根于岭南,以更深的层次和更宽的视角对建筑理论作深入的研究,并通过广泛的国际国内交流与合作和全方位的建筑实践,争取建成国际知名的现代建筑创作研究中心和建筑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