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08年北京奥运会两个专用场馆——羽毛球、摔跤馆的建筑设计方案评选活动先后结束,由工程院院士、知名教授、奥组委、首规委领导以及国际体育专项运动协会代表组成的评审委员会分别评出了优秀设计入围方案。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提供的两份方案双双入选,得到评委和业主的高度认同,在入围优秀方案中引人瞩目,以何镜堂院士、孙一民教授领衔的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团队可谓抢尽风头,华南理工大学扬名北京奥运。
二十五年来,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充分发挥高等院校“产、学、研”三结合的优势,获得飞速发展。与社会上的设计公司不同,华工大建筑设计研究院一成立就定位为学校产、学、研基地,立足为教学、科研服务,为出高水平人才服务。既要出人才,也要出精品是他们始终不变的宗旨。近年来,在何院士的主持下,建筑设计研究院的整体发展步入了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老、中、青结合的设计团队,分布齐全的专业设置,不仅为社会培养了大批硕士、博士研究生。同时,在狠抓质量的基础上华工大建筑设计研究院立足广东,面向全国,将设计作品作为一个个精品品牌,推向全国,遍地开花,其中校园规划设计以突出的特色和高中标率闻名全国。
体育建筑方面,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也颇有建树,累计完成近30个体育设计项目。其中与国外设计公司合作的广州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佛山体育中心等标志性建筑都出自华工设计院。同时,体育建筑的相关研究也在国内独占一隅,先后承担了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的纵向科研项目,发表了一系列的专题论文。
“所谓艺高人胆大”,广泛涉猎,大胆求索的创新精神给了华工大建筑设计研究院不断迎接挑战的自信心。何镜堂院士认为,国内设计市场既要吸引国外高水平的设计单位与先进理念,但也决不能忽视国内设计单位的能力。事实证明,只要有公开公正的环境,国内设计单位同样具有竞争力。奥运会摔跤馆、羽毛球馆属于奥运场馆中要求较为特殊的一类。一方面要满足比赛期间的功能要求,包括风速与照明的严格标准,另一方面还要符合高校校园空间环境要求以及体育教学、学生社团、兼顾对外开放使用的赛后综合利用问题。尤其是赛后利用,使用者的构成较之其它社会场馆有明显的不同。对校园规划设计和体育建筑的科学研究成为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完成高水平应标方案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