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立浧院士讲述新中国电力发展六十年
发布时间: 2015-04-30 浏览次数: 20

    9月28日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李立浧在励吾科技大楼国际会议厅为华工师生作了新中国电力变迁的讲座。学校党委宣传部、校团委、电力学院等相关学院部处负责人出席了讲座。
    在报告中,李立浧以1949年为界,把中国的电力发展大致分为两个六十年,对两者进行了比较,展示了新中国电力60年来的巨大变化。
    据李立浧介绍,从1882年起步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在这67年的时间里中国的电力发展成就甚微。到解放前夕,我国只有35千伏及以上送电线路6475千米,成型的大电网仅有东北地区的154千伏、220千伏超高压电网和京津唐地区的77千伏电网,“还是日本等帝国主义列强为掠夺中国而建立的”。
     1949年以来,新中国在发电量、线路里程、各类电站的数量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的进步。“自2004年起,我国发电量每年增长1亿千瓦,而作为发达国家的英国,每年的发电总量也不过8000万千瓦。”李立浧说,60年来,我国电网走过了从局部、薄弱、孤立到覆盖全国,电压等级不断提高的伟大历程,“到2008年中国电线里程已超过117万千米,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电网。”与此同时,我国在水电站、火电站、核电站建设和新能源发电等方面亦取得了全面的巨大进步,正在追踪世界电力新技术的进展。
    讲述了新中国六十年的电力辉煌之后,李立浧做出了判断:未来十到二十年间,“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础,电力的高速增长不可避免”,如果不发展先进技术,电力业的前景将会受到影响。他鼓励有志于电力事业的华工学子,学好专业知识,追踪技术前沿。他同时寄语全体华工学子,无论从事什么专业,“都要把本身的事做好,把从事的事做到极致就是专家”。
    李立浧的讲座博得了师生们的热烈掌声,学生代表向李立浧赠送了鲜花,讲座主办方向李立浧赠送了“世纪木棉”讲座纪念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