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旅零距离|樊宇澜老师:旅游研究中的混合方法:从构思到呈现

发布时间:2025-11-24浏览次数:10


 你是否曾在定性与定量方法之间犹豫不决?是否考虑过结合二者,讲述一个更完整、更可信的研究故事?

在最新一期的“语旅零距离”活动中,樊宇澜老师以“旅游研究中的混合方法初探:从构思到呈现”为主题,与同学们展开了一场干货满满的面对面交流。

 樊宇澜老师

 讲座在轻松的氛围中开始,樊宇澜老师首先欢迎到场的同学们,并开心地表示看到了一些大一同学的面孔。

 她没有直接进入深奥的理论,而是用一个互动提问开启了这场探索:“在座的同学,平时做研究主要采用定性方法、定量方法?还是已经尝试过混合方法了呢?”现场的即时反馈表明,大多数同学的研究实践仍以单一的定量方法为主。这个小小的调查,立刻引发了大家的共鸣与思考,也自然而然地引出了本次讲座的核心:我们为何以及如何突破单一方法的局限,走向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更广阔研究路径。

 随后,樊老师逐步深入讲解。她从混合方法的基本概念讲起,生动地阐释了如何将定性研究的“深度洞察”与定量研究的“广度验证”相融合,从而更全面、更有力地回答复杂的研究问题。她清晰地指出,混合方法正成为前沿研究中越来越重要的研究方法。

 当然,选择研究方法需要理性的考量。樊老师没有回避其中的挑战,她贴心提醒大家要综合考虑时间、团队能力与期刊要求等现实因素。接着,她为大家梳理了混合方法的几种主要“配方”——探索性顺序、解释性顺序和收敛平行设计,并通过对“目的地回避”这一典型案例的解析,具体展示了如何将“先深入访谈,再大规模问卷”的探索性顺序设计付诸实践,让抽象的方法论变得可知可感。

 最后,樊老师从如何找到研究方向、进行文献回顾,到如何采用研究工具、科学处理数据,直至论文撰写、投稿与修改,讲述了学术研究从思路构思到论文发表的完整过程。

 樊老师的讲解既有高屋建瓴的视野,又有脚踏实地的指南,为同学们系统性地理解和运用混合研究方法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樊宇澜老师介绍混合研究方法


在互动环节,同学们踊跃提问。针对“审稿意见难修改”的困境,樊老师鼓励大家首先要克服畏难情绪尽最大努力去修改,如果确实存在无法克服的客观限制(例如,历史数据缺失无法获取),则应在论文的修改回复中诚恳解释说明,争取获得审稿人的理解。对于“如何设计有效访谈提纲”的问题,她指出应基于文献和理论构建核心问题框架,随后通过预调查评估提纲,并对其进行优化。

 同学们积极提问

 讲座在热烈的氛围中圆满结束。樊老师最后鼓励大家,将本次讲座的收获融入未来的研究实践中,勇于探索混合方法的魅力,做出更具深度与广度的研究。(图文 | 学生记者团 陈晖宇 叶棂绮)

 活动现场

 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