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级乡村振兴学单考班研究生赴德和圆开展《乡村休闲》课程实践

发布时间:2025-11-19浏览次数:14

  为深化乡村振兴领域理论与实践融合,探索都市核心区文旅融合发展路径,旅游管理系2025级乡村振兴学单考班研究生赴广州市天河区德和圆民族文化村开展《乡村休闲运营与设计》课程实践调研活动。本次调研由授课教师毕斗斗老师带队,通过实地考察与专题座谈,为都市型乡土休闲业态创新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理论参考。

立足课程实践,服务乡村振兴

  本次实践课程是《乡村休闲运营与设计》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旨在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聚焦“都市近郊文旅融合”与“乡土资源活化”议题。通过深入文旅综合体一线,引导学生将课堂理论与产业实践结合,探索民族文化保护与商业运营的可持续模式,为培养复合型乡村振兴人才奠定基础。

德和圆——都市中的民族文化体验高地

  调研目的地德和圆民族文化村位于天河区龙眼洞森林公园内,背靠凤凰山,毗邻华南国家植物园,占地5万平方米,是集非遗体验、民族美食、特色演出及生态休闲于一体的文旅综合体。园区以“民族文化+生态休闲”为核心,设有五十六个民族文化墙、手工艺体验工坊(刺绣、陶艺、扎染等)、顺德私房菜及民族美食街、沉浸式实景演出、菜园认领等特色项目,兼具文化展示、休闲消费与研学实践功能,为都市居民提供了近距离体验乡土文化的空间。

  调研团与德和圆董事长向利民围绕“都市核心区乡土型文商旅产品创新”展开专题座谈,并就三大议题展开探讨:如何依托民族文化资源开发差异化文旅产品,激活都市消费市场;文旅IP打造与可持续盈利模式构建的实践路径;园区与周边凤凰山、华南国家植物园等生态资源的联动策略。向利民董事长结合德和圆运营经验,强调“文化真实性”与“体验互动性”对文旅项目的核心价值,并提出“以IP为纽带,串联‘日间体验+夜间经济+研学教育’全链条消费场景”的发展思路。

  毕斗斗老师表示,本次调研实现了“课堂延伸至项目”的教学目标,学生通过观察德和圆“民族文化展示—手工艺体验—美食消费—住宿研学”的全产业链运营模式,深入理解了都市型乡土休闲业态开发的可行路径。研究生周钰指出,德和圆作为都市近郊文旅融合的典型案例,其“非遗活化+生态休闲”的模式为乡村振兴中“文化赋能产业”提供了重要参考。研究生黄楚慧认为:“通过与企业负责人的深度交流,我们不仅掌握了文旅项目从策划到落地的实操逻辑,更意识到乡村振兴需要兼顾文化保护、经济收益与社区共建的多元目标。”

  本次实践课程为乡村振兴学研究生搭建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未来,课程将持续依托广州都市圈丰富的文旅资源,深化产教融合,为培养懂理论、善实践的乡村振兴人才提供更广阔的实践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