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9日晚,旅游管理系第七期“语旅零距离”师生面对面交流活动在B9-505举行。活动邀请了李芳轩教授与同学们探讨社会科学实验的前沿动态与最新挑战。
【活动开场】
活动伊始,旅游管理系本科教研服务中心主任徐健副教授介绍了本次活动的分享主题和李芳轩教授的主要研究领域。李芳轩老师以“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实验研究”为核心展开讲解,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实验法的基本逻辑、主要类型及其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具体应用。

徐健老师主持活动
【嘉宾分享】

李芳轩教授分享
李芳轩老师首先阐明实验研究方法的关键价值——洞察事物间的因果规律。它是唯一能进行因果判断的研究方法。李老师通过医院住院时长与病人死亡率、夏天雪糕销量与小孩溺水率等生动案例,指出相关性研究对实践的指导有限,而分析因果关系的实验研究更具指导意义。李老师指出,实验研究的基本思路是在控制其他变量的前提下,系统操纵自变量,观察其对因变量的影响。社会科学中常采用随机化方法来排除干扰变量的影响,确保结论可靠。

李芳轩教授分享
李老师指出,实验范式是学科认知体系的一部分,社会科学需不断修正对事物的理解。实验设计包含三个环节:理论梳理阶段需提炼问题,明确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实验设置阶段要选择样本、设计变量操纵方式并控制干扰因素;执行与产出阶段则包括随机分配样本、收集数据并进行分析。
李老师还详细讲解了实验研究的类型与应用范围。实验研究类型包括物理情境实验、实际实验和准实验。实验研究适用于微观层面的因果推论,内部效度高但外部推广性有限。李老师强调实验需符合参与者文化背景,尽可能模拟真实情境,并通过多组实验来验证结果的稳定性。测量方式涵盖真实行为、代理变量及生理指标等多类方法。多实验室实验已成常态,3–5次实验可明显增强可信度,其关键在于逻辑严谨与设计逐步完善,并可结合定量或定性方法来进一步检验因果关系。
【互动交流】
李芳轩教授分享结束后,同学们结合自身经历,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并提出自己的疑问。李老师就同学们所关切的问题,给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和宝贵建议:

活动现场
Q1:如何从现实现象和问题转化为可研究的课题?可研究的课题怎么寻找小切口提出研究模型?
A:找研究问题有两种核心方式,一是从文献中挖掘,二是从现实生活中发现。转化为可研究课题需把握两个关键:可操作性与可测量性。只要研究内容满足这两点,就具备可研究的基础,但课题是否有价值还需进一步判断。寻找小切口、搭建研究模型需循序渐进,如同盖楼般逐步推进:先明确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基本关系,思考这种关系产生的机制,再分析在不同条件下关系会增强或削弱,避免一开始就盲目构建复杂模型。
Q2:如何把理论基础和模型对应起来?是先找理论提出模型,还是先找问题再匹配理论?文献综述时如何溯源到作者的原文原话?
A:理论与模型的正确对应逻辑是先找问题,再匹配理论。理论的作用是解释已发现的研究问题,而非先预设理论再强行套用到问题上,否则会导致研究逻辑本末倒置。文献综述溯源原文原话,可通过结论标注的发表年份、作者等信息反向检索。若按标注信息多次检索仍未找到原文,可能存在引用错误或曲解原意的情况,无需强行寻找,可对该结论保持合理质疑。
Q3:在模型的初步构建和变量选择阶段,如何确定模型的可行性,避免变量初期看起来合理,但预调研数据跑出来异常的情况?
A:模型可行性的核心判断标准仍是可测量性与可操作性。只要变量能被有效测量、自变量能被合理操纵,模型就具备基本可行性,但最终能否得出预期结果需通过实践验证。预调研数据异常是研究常态,无需过度焦虑。科研过程中失败的研究远多于成功的研究,可将异常数据视为错题记录,分析可能的原因。

学生提问
Q4:如何结合其他学科使用实验研究方法?
A:实验法是通用方法,核心是操纵自变量、控制无关变量、观察因变量变化。跨学科结合可从方法和应用切入,如用大数据发现现象,再通过实验验证因果;新闻传播领域研究 “不同叙述方式对政策传播效果的影响”等,关键是找共通变量,保证逻辑自洽。
Q5:新人做科研从什么入手最合适?哪个方向发表高品质论文更容易?
A:新人做科研,从具体的小问题入手最好。先把 “控制变量、验证因果” 的逻辑吃透,刚开始可以模仿经典实验的设计,再提自己的假设。发表高品质论文,首先话题要有吸引力;其次实验设计、数据分析要规范,论文逻辑清晰;最后也需要点运气,别盲目追热门,选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才能坚持下去。
Q6:老师对本专业未来就业的看法是什么?升学和就业分别需要做好哪些准备?
A:就业需了解行业、明确目标、持续学习,多实习体验不同岗位,避免躺平思维。升学方面,申请出国深造要提升语言成绩、保持高绩点,参与一些科研项目和实习经历,以此丰富个人背景,申请顶尖名校;国内升学需兼顾绩点、竞赛与科研,关注院校动态,参与相关活动。
【活动总结】
在本期师生面对面活动中,李芳轩教授围绕社会科学实验研究进行分享,从因果判断价值、随机化逻辑到实验设计全流程,以鲜活案例拆解知识点。互动环节同学们围绕课题研究、升学就业等问题积极提问,李老师结合自身学习研究经验作了细致解答。现场氛围热烈,同学们自发参与且全程投入。活动让同学们系统掌握了社会科学实验的研究逻辑,明晰了研究路径,拓宽了科研视野,助力学子夯实研学基础、明确成长方向。

活动现场合影
“语旅零距离”师生面对面交流活动是由旅游管理系主办,系本科教研服务中心、教师党支部、学生工作办公室共同承办,旨在搭建师生沟通交流平台,传播教师学术思想,分享教师的成长经历和人生感悟。每一期“语旅零距离”将邀请专业教师作为分享嘉宾,与同学们交流探讨,开阔学科视野,找寻人生价值,提升发展的内生动力。
(图文/ 学生记者团 刘一梦 叶棂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