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华南理工大学旅游管理系李芳轩教授课题组在旅游管理国际顶级期刊《Tourism Management》与《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上相继发表四篇论文。四篇论文核心聚焦旅游数字媒介的视觉营销与定价的时间影响机制。《Tourism Management》(SSCI一区,影响因子12.4)和《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SSCI一区,影响因子7.0)均属于旅游管理领域公认的最具影响力的三大国际顶级期刊,也是受英国商学院联盟(Chartered Association of Business Schools)认可的ABS四星期刊。李芳轩教授在数字文旅消费领域连续性发表A+级标志性科研成果,不仅体现了旅游管理系科学研究质量和国际影响力持续攀升,也为国内首个“旅游管理+计算机科学”双学位本科专业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发表于《Tourism Management》的论文《Featuring locals or tourists in travel photography? Understanding the interactive effects of human element and landscape types on visit intentions》(李芳轩为第一作者),揭示了旅游摄影中人物元素的关键作用,提出并验证了“人物元素与景观类型的交互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在文化类景观中呈现当地居民、在自然类景观中呈现游客,能够显著提升观者的旅游意愿,目的地真实性与吸引力在此过程中发挥关键中介作用。
发表于《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的论文《Social Media Envy and Its Influence on Tourists’ Variety-seeking Behavior in Destination Choices》(李芳轩为通讯作者),聚焦社交媒体中游客嫉妒情绪的双重影响路径,通过区分“良性嫉妒”与“恶意嫉妒”,考察了嫉妒情绪对游客在旅游活动中多样性寻求倾向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相较于良性嫉妒,恶意嫉妒反而会激发游客更强的多样性寻求行为,感知控制是关键的中介变量。
发表于《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的论文《Leveraging Pricing Strategies for Destination Management: The Impact of Algorithm-led Versus Human-led Price Discrimination on Tourist Attitudes Toward Destinations》(李芳轩为第一作者),聚焦算法主导与人为主导两种价格歧视模式对游客目的地态度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相较于算法实施的价格歧视,人为执行的价格歧视对游客态度产生更为显著的负面影响,且这一效应由对当地居民的信任所中介。研究进一步识别出个体当前社会经济地位在该路径中的调节作用: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游客在面临人为价格歧视时,对居民的信任感下降更为明显。
发表于《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的论文《When to Buy: The Impact of Temporal Perspective on Predicting Price Increases or Decreases for Immediate Purchasing Decisions》(李芳轩为通讯作者),聚焦于个体时间视角与价格变动方向的交互机制对消费者即时购买意愿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当下降的价格线索与循环时间视角相结合,或上升的价格线索与线性时间视角相匹配时,能够有效提升消费者的即时购买意愿。个体对未来价格趋势的预测在其中承担中介作用,而比较间隔时长与价格变动幅度则发挥重要的调节功能。
作者简介:
李芳轩,现任华南理工大学旅游管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海南省“南海新星”人才项目入选者,海南省高层次人才。其主要研究方向为数智时代的旅游营销与旅游者行为。近年来,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在《Tourism Management》、《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和《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等旅游管理领域国际顶级期刊发表论文74篇,其中SSCI论文64篇,3篇成果入选ESI高被引论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海南省社会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10项。作为第一完成人,其研究成果荣获《Cornell Hospitality Quarterly》2024年度最佳论文奖、EMERALD AWARDS以及海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等多个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