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外导师进课堂:以数字文旅实践指导MEM硕士论文选题

发布时间:2025-09-22浏览次数:10

9月21日下午,广州新起典文旅科技有限公司刘振宏总经理,以华南理工大学数字文旅与会展工程管理校外导师身份走进课堂,走入李沐纯老师主讲的《学位论文写作与规范》课程,为2025级工程管理研究生带来一场兼具实践深度与创新视野的授课。

本次课程聚焦“数字文旅工程项目中的信息技术应用实践”,通过拆解行业案例、剖析技术逻辑,为研究生们的学位论文选题提供了从“理论落地”到“问题聚焦”的清晰路径。

 

课堂开篇,刘振宏导师以新起典文旅科技的发展实践为切入点,系统介绍了数字文旅产业的演进趋势。他指出,当前“全景化体验、全业化融合、全时化消费、全民化共享”的全域数字化文旅模式,正推动传统文旅项目向“科技+文化+ 商业”融合的新业态转型。这一行业变革背后,既存在存量资产改造、技术落地适配、体验与商业平衡等现实难题,也为工程管理领域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选题方向。

“工程管理研究的核心是‘解决真问题’,而数字文旅产业的痛点,正是论文选题的‘富矿’。”刘振宏导师结合新起典打造的近200个经典项目,拆解了工程管理在文旅项目中的核心应用场景。

为让抽象的选题思路具象化,刘振宏导师重点以新起典标杆项目《玄剑长歌》沉浸式数字文旅体验馆为例,进行“解剖式”讲解。该项目基于孙子文化园兵器馆的传统展陈空间改造,通过挖掘“2500年铸剑师传奇”的地方文化IP,融入游戏化竞技玩法、线上线下联动系统,让原本“门可罗雀”的存量场馆成为网红打卡地。“这个项目的改造逻辑,为论文选题提供了三个关键视角。”刘振宏导师解释道,其一,“存量资产改造中的工程管理策略”,可研究如何在保留原有建筑结构、动线流程的基础上,通过最小化工程改动实现体验升级,这对城镇老旧小区、厂区改造等政策导向性课题具有参考价值;其二,“文化IP与工程技术的融合路径”,比如项目中裸眼3D特效、互动手柄装置与历史文化故事的结合,可延伸为“数字技术赋能文化场景重构的工程实施路径”等选题;其三,“线上线下融合的工程管理创新”,依托新起典首创的“Z-BOX”融合系统,项目实现了小程序任务同步、积分兑换联动、数据后台协同,这一模式可拓展至“智慧文旅项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物联网技术在工程运营中的效益评估”等研究方向。

在互动答疑环节,针对研究生提出的“如何平衡论文理论深度与实践案例结合”问题,刘振宏导师建议,MEM论文选题可遵循“从实践痛点提炼研究问题,以技术逻辑构建分析框架”的思路。他以新起典的“五大业务场景”为例,指出夜间经济、文商旅融合、农文旅开发等领域均存在未被充分挖掘的研究点,丽江木府夜游、《神游朝歌》互动演艺、海南昌江皇帝洞夜游分别是这三大领域的典型实践项目,而“技术应用标准化”“跨部门协同管理”“用户体验与商业变现平衡”正是这些领域普遍面临的核心问题。研究生可结合自身兴趣,选取某一细分场景中的具体工程问题,通过“案例复盘+数据验证”的方式完成论文研究。

课程尾声,刘振宏导师鼓励同学们跳出“纯技术研究”的思维定式,以工程管理的系统性视角审视数字文旅产业的发展。他表示,数字文旅的核心是“用工程手段实现文化价值与商业价值的统一”,这既需要掌握技术逻辑,更需要理解项目全流程中的管理痛点。后续,新起典将开放部分项目的工程管理数据与案例资料,为研究生论文写作提供实践支持。

本次校外导师进课堂活动,不仅让MEM研究生们明晰了数字文旅领域工程管理研究的选题方向,更搭建“高校理论研究与企业实践创新”的沟通桥梁。同学们表示,将以本次课程为启发,聚焦行业真问题、深耕实践富矿,让学位论文真正成为连接理论与产业的纽带。

 

                                 (图/文:2025级MEM班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