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匠心丨吴志才:在“大地课堂”书写育人答卷
作为师者,立德树人
致力于培养学以致用的创新人才
作为学者,躬身入局
服务国家战略,以实际行动促进地方发展
心怀家国:以讲台和田野为载体培育人才
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扎实开展学术研究,以知行合一的治学态度和服务精神,为学生树立生动的价值典范。
在教学改革创新方面。提出“老师授课、地方出题、学生答题、一起评卷”教学闭环,把课堂搬到实践基地,培养学生“真题真做”。先后组织两届大学生返乡调研活动,发动超过1000名跨学科青年学子深入全国328个乡村开展乡情调研,促进学生了解村情民情,建立学生对乡村的基本认知,该项目荣获中国旅游影响力院校社会实践项目TOP10。
把乡村作为学生的“第二课堂空间”,开展丰富的课堂实践活动
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组织推动“乡村振兴学”交叉学科硕士点建设工作。建立近20个“乡村振兴文化小院”,以文化为纽带、旅游为特色,引导学生从文化创意、美学设计、品牌渠道提升等方面挖掘乡村价值,激活乡村丰富的闲置资源,实现乡村产业整体提升。学生创新创业成果先后两次荣获“挑战杯”广东省特等奖。他说,“我希望能够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让学生始终关注、思考和服务乡村,希望把祖国大地作为课堂空间,把乡村田野变成学生展现自我、挥洒青春汗水的舞台。”
发动大学生返乡开展乡情大调研
仰望星空:智库研究深度融入国家战略
始终秉持“研以致用,创新引领”的治学理念,积极推进新型智库建设与国家重大战略和地方需求深度融合,努力将教书育人、科研创新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在科研创新方面。潜心研究乡村振兴与减贫治理、数字乡村与城乡融合、文旅融合与文化创新等理论与实践问题,先后主持教育部后期重大项目等国家级课题3项、省部级课题10余项,发表学术期刊论文和报刊理论文章近100篇,出版专著和教材8部。获得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二等奖。
获得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在智库决策方面。带领团队参与乡村振兴和文旅减贫事业近20年,形成多项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政府决策咨询成果,30多项成果获国家、省级领导批示和地方政府采纳,其中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实施2项。作为广东省“百千万工程”专家智库首批专家委员,全面参与广东省“百千万工程”、环“两山”示范区建设等重大战略工作,形成良好的战略决策效应。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三报一刊”以及《南方日报》《广州日报》等地方“四报一刊”发表乡村振兴与文旅融合相关理论文章及采访报道近100篇。组织策划举办“乡村振兴大家谈”等精品学术沙龙活动,形成开放共享的智库生态,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把论文写在乡村大地上”的深刻内涵。
组织策划“实施‘百千万工程’促进广东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学习研讨会
根植现实:陪伴式服务基层实践与创新
坚持“扎根地方、陪伴成长”的服务理念,担任30多个市、县政府智库专家顾问,主持近百项社会实践课题,成为基层创新发展与成长的践行者、见证者。
在服务定点帮扶方面。作为专家深度参与云南云县(教育部定点帮扶华南理工大学对口帮扶县)帮扶工作,8年来推动完成10个公益规划并落地实施,获聘云南省云县人民政府社会经济顾问,相关成果获评教育部十大典型案例。
在服务“双百行动”方面。整合学校跨学科专家力量,为鹤山市编制《“双百行动”助力下鹤山市高质量发展总体方案》,为惠来县编制《惠来县全域旅游规划》,全面赋能学校对口帮扶县鹤山市、惠来县。长期跟踪阳西县塘口镇帮扶工作,成果获得省社科联以及阳西县、塘口镇等单位的高度评价,相关成果荣获广东省优秀乡村振兴调研报告一等奖、广东省优秀镇域乡村振兴规划二等奖。
深入基层开展乡村振兴调研与培训
先后前往鹤山市、惠来县开展“双百行动”调研
在服务基层实践方面。深入基层调研,参与政府部门组织的调研、培训、演讲报告100余场。长期跟踪乡村,与当地政府、企业、村民共同以社区营造推动乡村减贫,同时借助数字化手段,打造数字乡村创新应用基地、乡村振兴文化小院、乡村振兴观测点“三维一枢纽”乡村振兴服务体系,相关实践案例获得教育部旅游扶贫十大典型案例。
广泛建立乡村振兴可持续观测点与乡村振兴文化小院
带领学生团队助力广东“百千万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