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强国有华工 这堂课我们一起听! --旅游管理系组织观看2024年高校党组织示范微党课展播第5讲

发布时间:2024-09-29浏览次数:39

9月26日下午,由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主办、教育部宣传教育中心承办,由华南理工大学等高校联合参与的2024年高校党组织示范微党课第5讲《向新向智,制造强国阔步启新程》正式开课。华南理工大学示范微党课由学校党委书记章熙春领衔,与精密装备与智能机器人研究中心主任张宪民,吴贤铭智能工程学院教工党支部书记徐大波,毫米波与太赫兹技术团队成员、博士研究生唐艺熙共同主讲,展现了华南理工大学积极赋能制造强国建设的生动实践。

旅游管理系在B10-109会议室设置分展播厅,组织全体师生通过集中观看和线上自学的方式,共同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制造强国的重要论述,从不同角度了解胸怀“国之大者”,服务“国之所需”的时代责任,并引发旅游管理系师生热议。

 

分展播厅现场

 

 

学生自学

此次观摩以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为契机,围绕国家重大科技战略需求,有力推动了高校师生思想政治教育。旅游管理系将进一步构筑思想高地,聚焦制造强国,夯实教育之基,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勇担高水平自立自强的时代责任,催生新质生产力,不断谱写“强国建设、华工何为”的新篇章。

 

心得体会:

本科生党支部书记 江鹏:观看了《向新向智 制造强国阔步启新程》主题微党课后,我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深化改革开放,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作为时代新青年的我们,也应当努力学习,练就扎实本领,为促进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勇担时代使命,为实现“制造强国”,谱写“强国建设、华工何为”的新篇章添光增彩。

教师党支部书记 戴光全:在深入学习了2024年高校党组织示范微党课第5讲《向新向智 制造强国阔步启新程》后,我深受启发,特别是华南理工大学章熙春书记及多位专家学者的精彩讲授,让我对“制造强国”的宏伟蓝图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视频中,华南理工大学以精密装备与智能机器人为突破口,展现了学校在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上的卓越成就,这背后离不开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和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这启示我们,无论是学术研究还是科技创新,都需要有明确的方向指引和强大的团队支撑。从微党课学习中,我深刻体会到,作为高校一线老师,我们要勇于担当时代使命,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此外,我还认识到,党建工作在推动学校发展和国家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华南理工大学党委的坚强领导和党组织的引领作用,为学校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这启示我们,作为党员老师,我们要积极参与学校的党建工作,增强党性修养和政治觉悟。在参与党建工作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党的理论知识、了解党的方针政策、参与党的组织生活等。这些经历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国家的发展大局和党的奋斗目标,从而更加坚定地跟党走、为国家做贡献。我相信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和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华南理工大学一定能够加速挺进全球百强大学行列,不断谱写“强国建设、华工何为”的新篇章! 

办公室党支部书记 占小华:近些年来,随着国家不断完善科技成果转化运行机制,学校也在全国高校中率先出台了支持科技成果转化的“华工十条”,打通了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最后一公里”,让科技成果更有用武之地。学校还在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坚和培养制造业创新领军人才一致不遗余力。作为华工的一份子,观看微党课后,倍受鼓舞,今后我将以实际行动思考并回答“强国建设,华工何为”的时代命题,为学校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研究生党支部副书记 张欢语:党课中,多位嘉宾强调了教育、人才与强国建设之间的“三位一体”关系。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是培养人才、传承文化、创新科技的重要途径。人才则是国家发展的第一资源,是推动社会进步、实现民族复兴的关键因素。在“制造强国”的征程中,我们需要的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创新思维的启迪、实践能力的培养;我们需要的人才不仅是专业技能的精通者,更是拥有家国情怀、能够担当时代重任的领军人物。这一理念让我深刻认识到,作为大学生,我们应当珍惜在校时光,努力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为将来投身国家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推动中国现代化的征程上贡献新的力量。

研究生党支部党员 李伦晓:纵观中国近现代史,在中国一步步走向强大的过程中,科技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从1840年鸦片战争中人民只能用砍刀和长枪一类冷兵器,而被资本主义先进的手枪炮弹打得毫无还手之力;到1967年于敏老先生等人成功试投出中国第一枚氢弹,发出撼天动地的巨响,让世界为之震撼;再到如今的北斗导航系统遍布全球、蛟龙号深潜入海、5G全国通行,中国人的生活越来越富足。而我们青年作为祖国未来的支柱,也当以祖国兴荣为己任,传承科技之剑,积极推动科技发展。我们应当胸怀鸿鹄之志,脚踏坚定方向,矢志不渝、砥砺前行,为国家的富强添砖加瓦。

研究生党支部党员 沈连婧:科技之翼振民族,创新之力强国家。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才俊,我们被赋予了历史性的使命与担当,应当自觉肩负起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时代重任,将个人的青春梦想融入国家发展的壮阔征程之中。我们需以创新驱动为引擎,勇于探索未知,敢于突破瓶颈,用实际行动践行科技报国之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倾注青春热血,贡献智慧与力量。在此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深入学习科技前沿知识,提升专业素养,更要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积极参与科研项目,投身创新创业实践,努力成为科技创新的生力军和突击队。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