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晚,华南理工大学旅游管理系系主任、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院院长吴志才教授在A3 202课室为旅游管理系2022级、2021级、2020级本科生讲授了以“同频国家战略,同行研学实践”为主题的专题党课。
吴志才院长首先向同学们介绍了旅游与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他从当下热门的如淄博美食城、长安十二时辰、文和友餐厅等跨界文旅品牌谈起,引导同学们跳出“旅游传统老三件——景区、酒店、旅行社”的狭窄视角,强调“认知没有边界”,建议同学们要打开视角,更多地走出学校、走出课本,去体验、去实践、去感知,从而拓深思维、拓宽视野、拓展认知。
吴志才院长从旅游与生活、产业与边界、风景与场景、创意与生意、格局与出局等五个视角,讲解了“新文旅”的内涵。他认为“旅游即生活,产业无边界”,旅游行业需要融入日常、融合产业进行发展。他表示,文旅行业不应局限于传统自然风景,应更加重视新消费场景,用创意带来生意,如此打开格局的新文旅才不会在消费爆炸的时代“出局”。
吴志才院长介绍了旅游管理学科的发展趋势,并对同学们的大学学习生活进行指导。他从三个方面作了讲授,一是“知与行:成长之路”。他介绍了我系为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实施的本科生双导师制,设立科研奖励金,搭建专业教师、优秀校友与在校学生沟通交流平台等系列举措,鼓励同学们要坚持在思想上创新、在实践中成长。
二是“研与思:创新引领”。他从全域旅游、文旅融合、文旅减贫、数字乡村等方面谈了文旅研究与国家战略的适配性,强调学术研究要坚持思维创新,为社会服务。
三是“新赛道:聚焦乡村”。他介绍了自己从“文旅减贫”到“数字乡村”的研究方向转型,认为知识和数据在乡村振兴中具有重要价值,提出了构建专家圈、基地圈、学生圈的“三圈体系”,用数据、科研、智力来赋能乡村振兴新实践。
在授课的最后,吴志才院长介绍了旅游管理系“五位一体”的发展思路,以及具体的落地行动。院系将在学校“双一流”建设引擎下,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人才培养和科研提升为两翼,以队伍建设为保障,以文化建设为氛围,致力建成集教学、科研、智库和社会服务于一体的全国一流特色院系。吴院长与同学们进行互动交流,他勉励同学们要增强专业自信、培养自信和院系自信,打开认知边界、坚持学术创新、践行社会服务,努力成长为能坚守、会规划的旅游管理创新人才。(图/余艺帆 文/胡仁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