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系戴光全教授及团队研究生参加2023临夏市牡丹文化产业发展大会、广西特色乡村文化和旅游融合高质量发展研讨会、“红色文旅发展与中国式现代化”专题研讨会、中国地理学会春季年会暨中国地理编辑出版年会等学术交流活动,先后作大会主题报告发言、讨论发言和分论坛口头报告或壁报交流,扩大了团队学术视野,增进了与学术共同体的交流。
5月5日,由中共临夏市委、临夏市人民政府主办的2023临夏市牡丹文化产业发展大会在甘肃省临夏市隆重召开。戴光全教授应邀参会,并发表《花卉节庆活动对旅游目的地的带动》的主题演讲,结合相关研究成果阐释了节事活动对于地方品牌与地方形象塑造的积极意义,从策划和运作两方面介绍了如何做强“有意义”的节庆活动,提出了花卉节庆和临夏牡丹文化嘉年华的市场化、品牌化发展的建议(会议报道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RiSmUyKEz1LUNl25J5RqMQ)。
5月18日上午,2023年广西特色乡村文化和旅游融合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南宁召开,此次活动是2023“壮族三月三·八桂嘉年华”之“桂风壮韵浓”板块的一项重要内容。研讨会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承办。戴光全教授应邀参会,并作《乡村节事发展与特色乡村文旅融合》的主题交流,提出乡村节事是乡村文化发展的重要抓手,从多个角度分析了乡村节事在特色乡村文旅融合中的作用和功能,建议把乡村节事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充分挖掘民族文化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旅游节庆活动(会议报道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ZeSjiMCRGhTlcMw4VddP2A)。
5月20日,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由《旅游学刊》编辑部主办、南昌大学承办的“红色文旅发展与中国式现代化”专题研讨会在南昌召开。戴光全教授作为邀请嘉宾,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革命老区“红色文化+旅游”然后发展研究》(项目号:21&ZD179)子课题负责人身份,参加了项目首席专家、广州大学朱竑教授《从旅游认同到旅游场域:革命老区文旅融合的实践与反思》主旨演讲的交流。作为与谈人,戴光全教授还参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旅游研究院讲师桂橙林《真实的力量:红色旅游原真性与红色记忆建构》主旨演讲的讨论,他提出“红色旅游游客亲身体验革命传统文化后回到现实所产生的极大失落感”的话题,引发了大家对革命精神如何转化到现实生活动力以及如何衡量“原真性”、“原真性”的程度和范围如何合理界定等问题的思考。(会议报道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W0SrfzTAfuqstiOegnr9lA)。
5月26-28日,2023年中国地理学会春季年会暨中国地理编辑出版年会在广东东莞举行。年会以“强化地理科学基础研究 促进科研成果共享转化”为主题,吸引了来自全国主要地理科研教学单位的专家、学者、学生,有关科技期刊、出版社的主编、编辑和地理相关产业的企业家代表共1600余人出席会议。戴光全教授及团队博士生张丹宁、硕士生周方祺和章晶参会,在大会分论坛52:《文化地理学的流动/移动范式》上,周方祺作《大众体育赛事参赛者的心流体验机制研究——以马拉松参赛者为例》的口头交流,张丹宁和章晶的论文《政治生态学视角下城市环卫女工的实践案例》和《互动仪式锥视角下电兗赛事网络观赛者情照能量模型探究》参加了壁报交流(大会报道链接:http://www.gsc.org.cn/content.aspx?id=1539)。(图文/戴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