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乡村与文旅可持续发展重点实验室承办首届乡村振兴塘口论坛

发布时间:2023-03-02浏览次数:577

2月25日,由广东省社科联指导,华南理工大学主办,华南理工大学数字乡村与文旅可持续发展重点实验室、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国家高端智库)、阳西县人民政府联合承办的“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与广东农业农村现代化”首届乡村振兴塘口论坛在阳江市阳西县人民政府顺利举行。广东省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张知干,华南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麦均洪,阳江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杨骁婷出席开幕式并分别致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研究员叶兴庆,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教授迟福林,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院长、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席、教授郑永年,华南农业大学农业农村政策与改革创新重点实验室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罗必良,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馆馆员、广州日报社原社长、广州市社科联原党组书记、主席顾涧清,广东省社科院党组成员、副院长、研究员赵细康,华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原院长吴克昌,华南理工大学数字乡村与文旅可持续发展重点实验室主任、教授吴志才等多位知名专家学者出席研讨会并作主旨报告。广东省社科联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兼秘书长、省乡村振兴驻阳西县塘口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队长曾赠主持开幕式,华南理工大学数字乡村与文旅可持续发展重点实验室主任吴志才,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副院长林辉煌分别主持主旨演讲和圆桌沙龙。


首届乡村振兴塘口论坛现场


张知干指出乡村振兴论坛创设在塘口,就是要以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的紧迫感使命感,积极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实践献计出力,既研究解决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同时推进理论创新、学术创新。只要我们秉持“功成不必有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抢抓历史机遇,增强历史主动,保持历史耐心,勠力同心,久久为功,乡村振兴塘口论坛就一定会越办越精彩,成为塑造乡村振兴典范、讲好乡村振兴故事、传播乡村振兴理论的一流平台,成为学术赋能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助力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动注脚。为此,一是要把握根本遵循;二是要汇聚智慧力量;三是要坚持问题导向;四是要突出理论建构。

张知干主席致辞


麦均洪指出“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是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必由之路,在阳西塘口共同探索“‘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与广东农业农村现代化”,找对了地方,走对了路子。从2021年起,学校与省社科联进行学术组团,参与阳西县及塘口镇等实践,探索“陪伴式乡建模式”;建立“数字乡村与文旅可持续发展重点实验室”为阳西发展赋能;通过专家教授送理念,科技特派员送知识,青年学生送活力的模式,不断向乡村输送人才。华南理工大学将始终坚持在国家乡村振兴事业上的责任担当和角色定位,在决策支撑、科技支撑、产业发展与人才引育等方面,高质量做好服务乡村振兴工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麦均洪副书记致辞


随后,论坛现场举行了阳西县人民政府与华南理工大学数字乡村与文旅可持续发展重点实验室战略合作协议签订仪式。双方将发挥各自优势,在产学研合作、平台建设、人才培养等领域实现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阳西县人民政府与华南理工大学数字乡村与文旅可持续发展重点实验室战略合作签约仪式

 

论坛现场专家联盟发布《支持广东“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专家宣言》,就共同推进广东“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达成五条共识:共担时代使命、共谋发展之计、共扬科技之先、共筑人才高地、共聚多方合力。

专家联盟发布宣言(图)


开幕式后,主旨演讲拉开帷幕。叶兴庆部长围绕《锚定农业强国目标,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迟福林教授围绕《广东争做我国人口城镇化的排头兵》,郑永年教授围绕《如何做好广东省三农现代化研究》,罗必良教授《小城镇大战略——以乡村“镇”兴推进乡村振兴》,顾涧清主席围绕《关于筹建广东乡村振兴智库联盟为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的建议》,赵细康院长围绕《农业农村如何实现现代化?》,吴克昌教授围绕《乡村振兴是一个乡村现代化问题》,吴志才教授围绕《“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的广东探索》,从多个视角讨论了广东“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与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问题,提出了富有问题意识和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专家主旨演讲(图)


     本次论坛还开展了“对话乡村·圆桌沙龙——百千万工程:理论对话实践”环节。华南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马卫华,广州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孙延明,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暨南大学传播与国家治理研究院名誉院长、南方日报社原社长杨兴锋,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广东省粤港澳合作促进会副会长、广东省海上丝绸之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李黎,《南方智库专报》主编、广州市委党校原常务副校长王永平,华南理工大学社会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文宏,华南农业大学农业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万俊毅,广州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教授谢治菊,仲恺农业工程学院食品学院副院长、教授肖乃玉,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魏立华,广东省现代社会评价科学研究院理事长林炜,以及阳西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叶汝现,塘口镇委书记叶植缅,广东省社科联二级调研员省乡村振兴驻阳西县塘口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队员兼驻平西村第一书记孙令书,塘口镇周南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陈世翕等专家学者及基层代表围绕特定主题展开热烈讨论,畅所欲言,凝心聚智,建言献策。

对话乡村·圆桌沙龙——百千万工程:理论对话实践


会议合影(图)


南方日报、广东广播电视台、中国社会科学报、南方农村报、阳江电视台、阳江日报、阳西县融媒体中心等多家主流媒体对本次论坛进行了报道。

据悉,华南理工大学2021年起与省社科联进行学术组团,整合学校旅游管理、公共管理、城乡规划等跨学科专家力量,从“县-镇-带(乡村振兴示范带)-村”多层次助力阳西县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由吴志才教授担任课题组组长,带领研究团队多次到阳西县和塘口镇开展县镇乡村振兴示范带设计、镇域规划和基层治理调研等系列活动,深耕乡村振兴研究,陪伴阳西县和塘口镇乡村振兴工作进展。未来,学校将融入国家战略,植根地方实际,充分发挥“数字乡村与文旅可持续发展重点实验室”等省级科研平台优势,为地方的乡村振兴定制化提供数字赋能的智力帮扶工具箱,为探索全面推动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路径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