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志才

吴志才(Wu zhicai),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professor),旅游管理系/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院院长,邮箱:zhcwu@scut.edu.cn

一、个人简介(Personal profile)

吴志才,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旅游管理系/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院院长、华南理工大学广东旅游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智库索引、广东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华南理工大学数字乡村与文旅可持续发展实验室主任(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广东省乡村振兴与旅游大数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研究领域:乡村振兴与文旅减贫、全域旅游与文旅融合、数字乡村与城乡融合。

主要成果:主持教育部后期重大项目和国家社科基金3项、广东省哲学社科重大及专项3项、省部级以上课题近10项,主持乡村振兴和文化旅游实践横向课题100余项,其中有近30项决策成果经国家、省政府、市级政府采纳或发布实施,发表学术期刊论文和报刊理论文章近100篇,出版专著和教材6部。主持编写的《广东省全域旅游发展研究报告》,荣获广东省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第一完成人)。牵头主持的全域旅游和乡村振兴等课题两次获得教育部扶贫十大典型案例。曾担任广东省全域旅游、广西全域旅游、广东省乡村旅游、珠三角旅游规划、北部湾、西江带等省级课题专家组组长,多次担任国家/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验收专家组组长。

学术兼职:现为教育部高校旅游扶贫联盟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评审委员、中国旅游景区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广东省“百千万工程”专家智库首批专家委员、广东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三农”咨询专家、广东乡村振兴咨询委员会委员、广州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专家、广东省旅游资源开发质量评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会展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南方日报旅游产业研究院、广东省旅游协会投融资专业委员会等专家库专家,现担任10个地级市及20多个县区和企业顾问,华南理工大学对口帮扶云南省云县人民政府社会经济顾问。

二、招生专业(Enrollment major)

学术博士:旅游管理

学术硕士:旅游管理

专业硕士:工程管理(数字文旅与会展工程管理硕士(MEM))

博士后:区域发展与城乡融合、数字乡村与文旅融合

三、主授课程(Courses offered)

旅游规划与开发、会展策划与管理、旅游规划创新(硕士/博士研究生课程)

Tourism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Convention and Exhibition Planning and ManagementTourism Planning Innovation

四、科研项目(Research projects

(一)主持纵向研究课题(摘选)

1、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重大项目,文化和旅游融合:理论基础与实践创新研究,2022年;

2、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乡村旅游社区治理现代化研究,2021年;

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贫困地区乡村旅游发展与农户可持续生计协同机制研究,2018年;

4、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础理论研究重大项目,数字赋能乡村“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研究,2021年;

5、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特别委托项目,数字赋能乡村振兴需求与技术协同创新研究,2022

6、广东省重大专项课题,广东乡村振兴动态监测及长效帮扶机制构建与对策,2022年;

7、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十四五规划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广州智库2022年度研究重点课题,建设国际一流宜游湾区研究,2022年;

8、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广州高标准建设红色文化传承弘扬示范区研究,2022年;

9、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保护传承岭南文化与广州城市文脉体系研究——基于数字人文的视角,2022年;

10、广州市哲学社科规划智库课题,广州市实施旅游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创新路径研究,2017年;

11、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法的广东绿道运行机制研究,2016年;

12、广州市哲学社会社科重点委托,广州城市公共休闲体系建设与机制研究,2015年;

13、基于大数据架构的村落之窗平台建设项目集成,学校课题,2022年;

14、数字乡村建设背景下乡村运营路径研究,中央高校课题,2021年;

15、振乡富民实践与创新,中央高校课题,2020年;

16、广东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路径研究,中央高校课题,2019年;

17、乡村旅游对农户生计影响和响应机制研究,中央高校课题,2018

18、公共服务视角下的城市休闲研究以广州为例,中央高校课题;


(二)主持横向实践课题(摘选)

省级规划实践课题

1、广东省促进全域旅游实施方案,成果经广东省人民政府同意(粤府办函﹝201827号)并颁发实施,2018年;

2、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指引,成果被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采用,2020年;

3、北部湾国际滨海度假胜地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2021年;

4、西江生态旅游带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六个市),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贵港市人民政府,2022年;

5、广东省旅游厕所管理研究,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2022年;

6、广东省全域旅游发展报告2021 ,成果被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采用,2021年;

7、广东省全域旅游发展报告2018,成果在广东省全域旅游大会上颁发,2018年;

8、文旅融合发展广东调研报告,中国旅游报,2019年;

9、广东省乡村旅游发展升级行动计划,成果被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采用,2018年;

10、广西全域旅游发展专题调研报告,成果被广西壮族自治区文旅厅采用并实施;2017年;

11、珠江三角洲旅游一体化规划(2014-2020),成果经广东省人民政府同意(粤办函[2014]534号)并颁发实施,2014年;

12、珠三角旅游产业一体化规划(2011-2015),成果经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粤旅办[2011]199号)并印发实施;2011年;

其他规划实践课题

1、全域旅游:主持了佛山市、云浮市、潮州市、东莞市、南宁市等5个市、30多个县区规划;

2、乡村振兴:主持了阳西县、龙门县、惠阳区、电白区、饶平县、连平县、平远县、云南云县等县域、乡村振兴示范带、镇域、村落规划;

3、古城文旅:主持了潮州古城、惠阳淡水老城、博罗古城、电白老城等规划;

4、景区景点:主持了环鼎湖山、西樵山、茂名大唐荔乡、龙门温泉、东莞华阳湖等规划;

五、发表论文(摘选)(Major Publications)

数字人文:红色旅游发展的新路径,旅游学刊2021366),20216月(第一作者)

乡村旅游社区多元主体的治理网络研究——英德市河头村的个案分析,旅游学刊20213611),202111月(通讯作者)

全域旅游创新发展的探索与反思——以广东为例,旅游学刊2020352),20202月(独立作者)

旅游场域中古城旅游社区的空间生产研究——基于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理论视角,旅游学刊20193412),201912月(第一作者)

社会网络视角下的旅游规划决策研究——以潮州古城为例,旅游学刊20163112,201612月(第一作者)

Soundscape Preference of Urban Residents in China in the Post-pandemic Era .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2021, 12(第三作者)

粤港澳大湾区旅游经济联系的空间结构及协同合作模式,地理研究2020,39(6)20206月(第一作者)

居民绿道休闲涉入、忠诚度与环境责任行为影响机制研究——以广州市增城绿道为例,热带地理20231月(第一作者)

以绿色文化涵育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光明日报,2023-1-14 (生态文明)09.(第一作者)

非遗之光照亮美好生活.光明日报,2023-2-6 (光明视野)07.(独立作者)

农村更富裕、生活更幸福、乡村更美丽.光明日报,2022-10-10 (评论)16.(独立作者)

复苏是起点,高质量发展是方向——我国文化和旅游业2020年上半年发展研究报告.光明日报,2020-7-27 (智库)16.(第一作者)

抓住四个着力点 让文化旅游带来更好体验.光明日报,2020-10-12 (智库)16.(独立作者)

活化非遗,变“心间记忆”为“指尖经济”.光明日报,2021-8-9 (光明视野)07.(独立作者)

激活旅游业中的文化生产要素. 光明日报,2021-6-17 (评论)02.(第一作者)

新格局驱动文旅消费扩容提质.光明日报,2021-5-20 (时评).(第一作者)

灵渠遗址保护:线性文化遗产串联历史与民生.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4-14.(第一作者.

乡村旅游助力国际湾区建设.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9-27.(第一作者)

共建共享世界级宜游湾区.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8-25.(第一作者)

以乡村旅游推动乡村振兴:发展路径与趋势研判.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9.20.(第一作者)

潮州古城旅游社区主客活动秩序研究.人文地理, 2020,35(3) ,20206月(第三作者)

旅游扶贫背景下的中国南部乡村居民幸福度主观评价研究,南方建筑, 2019(03)20193月(通讯作者)

广州增城景区型绿道运行机制研究,经济地理,2018,381),20181月(第一作者)

广东绿道的发展阶段及运行机制探讨.规划师2015,31420154月(第一作者)

六、专著及教材(Books and teaching materials

1.《中国乡村旅游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2年,主编之一;

2.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广东会展发展》,中山大学出版社,2020,独著(国家出版基金);

3.《精准扶贫模式的高校探索——全域共兴:振乡扶民实践与创新》,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20,主编之一;

4.《缔造世界级宜游湾区——粤港澳大湾区旅游合作发展研究》,广东旅游出版社,2019年,独著(广东省原创精品出版基金扶持项目);

5.《广州会展发展研究》,广东旅游出版社,2017年,独著(广州市宣传文化出版基金);

6.《会展策划理论与实务》,经济管理出版社,2015年,主编(高等院校“十二五”旅游管理类规划教材);

七、奖誉(Honors

12023年,第十九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优秀指导老师

22021年,《广东省全域旅游发展研究报告》,荣获广东省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第一完成人

32021年,《“三公一体”的陪伴式乡村建设,打造共同富裕新农村》,荣获教育部第一届高校旅游帮扶“十大优秀典型案例”,负责人

42018年,《打造“一体化”全域规划,构建“扶贫链”造血机制》,学校团队成果获得教育部第三届直属高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十大典型项目

52022年,《阳西县塘口镇乡村振兴调研报告》《阳西县塘口镇乡村振兴规划》分别获得“广东省优秀乡村振兴调研报告”一等奖,“广东省优秀镇域乡村振兴规划”二等奖

62021年,华南理工大学优秀党员

72020年,广东省优秀研究生,指导老师

82019年,第十五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优秀指导老师

92019年,华南理工大学乡村‘百村调研’活动获得中国旅游影响力院校社会实践项目TOP10   指导老师

102017年,茂名荣获央视《魅力中国城》“2017年度最受观众喜爱魅力城市”及“十佳魅力中国城”奖项,文化旅游专家顾问

112017年,华南理工大学学生科技创新二等奖,优秀指导教师

122017年,全国大学生会展创意大赛二等奖,指导老师

132016年,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全国总决赛一等奖,指导老师

142016年,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广东赛区选拔赛特等奖,指导老师

152013年,华南理工大学南校区教学研讨会论文二等奖

162011年,华南理工大学南校区教学研讨会论文三等奖

172011年,华南理工大学本科论文优秀指导老师

182011年,华南理工大学教学研讨会论文三等奖

192008年,华南理工大学教学优秀二等奖

202007年,华南理工大学优秀班主任

212006年,华南理工大学教学优秀二等奖

222007年,首届华南理工大学“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荣获二等奖

232006年,华南理工大学优秀班主任

242006年,华南理工大学教学优秀三等奖

252006年,华南理工大学优秀党员

八、社会服务(Social Advisor

1、教育部高校旅游扶贫联盟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评审委员、中国旅游景区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

2广东省“百千万工程”专家智库首批专家委员、广东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三农”咨询专家、广东乡村振兴咨询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广州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专家、江门市重大决策专家咨询论证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旅游资源开发质量评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会展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旅游协会专家顾问委员会、广东省民宿行业协会智库、广州地区旅游景区协会顾问;

3、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南方日报旅游产业研究院、广东省旅游协会投融资专业委员会等专家库专家;

4、广州市、惠州市、潮州市、东莞市、茂名市、中山市、云浮市、佛山市、江门市、海口市等市政府顾问;

5、惠州龙门县、博罗县、惠东县、大亚湾区、惠阳区、惠城区,佛山高明区、南海区,广州增城区、天河区,江门开平市,清远英德市,肇庆德庆县,茂名电白区,东莞水乡等县区政府顾问;

6、云南省云县人民政府社会经济顾问(教育部定点帮扶华南理工大学对口帮扶县);

7、全国丹霞地貌旅游开发研究会理事、副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