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9月5日于安徽合肥正式开幕,本届网络安全宣传周的主题为,“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强调提升全民网络安全意识、防护技能,促进相关产业发展。
图源新华社
什么是网络安全?
网络安全(Cyber Security)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因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受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网络服务不中断,包括系统安全、网络信息安全、网络信息传播安全、网络信息内容安全等方面。(以上来源:百度词条:网络安全)
我国的网络安全发展现状
为了保障网络安全,维护网络空间主权和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利益,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社会信息化健康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自2017年6月1日起施行。我国网络安全的相关法律法规逐步完善。
同时据央视网信息,我国网络安全形势持续好转,遭遇安全问题用户比例进一步下降。截至今年6月,63.2%的网民表示过去半年在上网过程中未遭遇过网络安全问题,较2021年12月提升1.3个百分点。遭遇个人信息泄露的网民比例为21.8%,较2021年12月下降了0.3个百分点。
但是不能忽略我国网络安全人才缺乏的现状,据教育部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到2027年,我国网络安全人员缺口将达327万。(以上来源:光明网《我国网络安全形势持续好转 网民规模已达10.51亿》、每日经济新闻《到2027年我国网络安全人员缺口达327万》)
维护网络安全,从我做起
作为新时代下的新青年更应自觉维护网络安全,做到以下几点:
1.对于网络信息有高度的安全意识
面对网络上诸如病毒侵袭、黑客入侵、信息泄露等问题,在上网时我们要增强个人防范意识,如面对不明链接做到不点开。开学季是电信网络诈骗的高发期,同学们更要擦亮眼睛,谨防电信诈骗!
2.提升个人网络素养
上网时,我们应注意自己的道德素质,应具备的基本的网络信息辨别能力,做到文明上网,共同打造打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3.不违反相关法律法规
网络并非法外之地,我们在享受网络空间带来便利的同时,需自觉规范网上活动行为,不做破坏网络安全的行为,主动遵守法律法规、道德层面的公序良俗,主动规范自己的网络行为。
作为新时代的高校学生,我们更应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为营造良好网络环境贡献一份力!(文/李颖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