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补宏
张补宏,男,汉族,中共党员,管理学硕士,副教授。先后任职于兰州大学地理系、青岛大学国际商学院、青岛市旅游局。青岛市旅游局工作期间先后主管旅游规划、旅游景区行业管理,青岛市旅游大项目管理和青岛市旅游统计、旅游信息化等工作,是青岛市工农业旅游示范点创建、旅游景区(点)等级评定、旅游景区(点)协会创建、旅游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工作的开拓者。2005年起任职华南理工大学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经济与贸易学院、旅游管理系。
招生专业
学术硕士:旅游管理
研究领域(Research Interest)
旅游目的地管理、旅游规划与策划、旅游信息化
主授课程(Teaching)
本科:旅游学、旅游人力资源管理、旅游景区运营与管理
研究生:休闲项目策划与管理、主题活动创意与策划案例研究
教育经历(Education)
1985
1989年兰州大学地理科学系,自然地理专业,理学学士。
1996
1999年青岛海洋大学经贸学院企业管理专业,管理学硕士。
工作经历(Experience)
1989-1993兰州大学毕业留校任教,任地理科学系办公室副主任。
1993-1995青岛大学国际商学院,讲师,主任科员。
1995-2002.7青岛市旅游局规划发展处助理调研员(副处)。
2002.8-2003.4青岛市旅游大项目办负责人,主持工作。
2003.5-2005.5青岛市旅游信息中心主任(正处)、高级工程师、高级经济师。
2005.5-2007.12华南理工大学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院长助理、高级工程师、高级经济师。
2008.1-2016.4华南理工大学副教授,经贸学院实验中心主任、经贸学院实验教学团队负责人、华南理工大学国家级文科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经贸分中心主任。
2016.5-至今华南理工大学副教授
研究成果(Publications)
1.《职业规划与素质培养》,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9月,副主编
2.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民族旅游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8年第6期;
3.构建和完善我国旅游立法体系的若干探讨,广东商学院学报,2008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2009年第4期《旅游管理》转摘。
4.优化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策略探讨,华南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年第2期;
5.我国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探析,高等理科教育,2008年第1期;
6.基于政府主导的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模型,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第23卷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2008年第2期《旅游管理》全文复印。
7.我国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开发与运营探讨,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第22卷第5期;
8.南水北调河北省受水区近50年生态环境演变研究,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第22卷第4期;
9.汇率风险可能降低国际旅游业竞争力,南方日报理论版,2006.5.24(A12版);
10.中国出境旅游发展历程综述,国际经贸探索,第25卷总第150期,(2009第6期)P16-20
11.长三角区域旅游合作问题及对策探讨,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第25卷第6期,(2009第6期)P101-104。人大复印资料2010年第3期 旅游管理全文复印。
12.民族旅游真实性研究及保护模式探讨,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第26卷第3期,(2010第3期)P105-108
13.《旅游学教程》,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年9月,主编
14.浅析旅游新经济—旅游信息产业的形成、发展与提升,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第27卷第1期,(2011第1期)P90-94,人大复印资料2011年第7期全文复印
15.基于旅游管理专业素质能力培养的实验教学模式初探,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年第23期P99-101
16.珠三角区域旅游一体化机制创新探析,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第27卷第6期,(2011第6期)P96-100
17. 国内外旅游信息化研究综述,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第28卷第5期(2012第5期)P95-99
18.酒店管理专业创业创新实践模式的效果评价----以华南理工大学Daydream休闲吧为例,华南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年第1期,P76-83;
19.旅游景区网站绩效评估体系及应用研究—以长隆旅游度假区网站为例,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第30卷第5期(2014第5期)P121-126
20.关于健全我国旅游行政执法体系的若干思考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第17卷2,P54-61
21.基于“zmhz0752”旅游微信公众平台的惠州旅游形象研究,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第32卷第3期(2016第3期)P100-105
22.旅游虚拟社区成员参与行为意向的影响因素研究,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第32卷第4期(2016第4期)P100-105
23.旅游愉悦体验论的现实和逻辑困境,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旅游管理》2017年第3期全文转载,P3-8;
24.国内外旅游在线评论研究综述,《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第33卷第5期(2017第5期),P119-126
25.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 彰显乡村魅力,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9年9月20日专版;
26.旅游虚拟社区中用户倦怠与消极使用行为影响因素研究—以“马蜂窝”旅游网为例,《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第36卷,2020年第5期,P100-105,通讯作者;
27.志愿者旅游商业化效应评述与对策思考,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4,第22卷4,P67-75;
28.社交媒体用户倦怠与消极使用行为研究综述,情报探索,2020.3,P103-110
科研项目(Grants),
1、旅游目的地营销模式研究,华工课题,2005.11-2007.3,主持人
2、基于旅游发展政府主导的城市旅游竞争力研究,华工课题,2006.11-2007.6,主持人
3、“景区运营与管理”优质网络课程建设,华工课题,2006.3-2008.9,主持人
5、旅游管理专业建设创新研究,华工课题,2006.1-2008.9,参与;
6、旅行社产品营销与游客选择倾向关系研究,华工课题,2007.3-2008.3,主持人
7、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模式创新研究,教研课题,主持;
8、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实验教学平台建设,产学研项目,2009年11月,主持;
9、酒店管理实训项目运营--酒吧模拟经营,创新项目, 2009年11月,主持;
10、基于创业实践的酒店管理专业实训研究,校级开放实验培育项目,2010.11—2011.11,主持;
11、基于创业实践的酒店管理专业实训模式研究——酒吧实景运营与管理,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 2010.10—2011.10,主持;
12、文科实验室开放管理模式与机制研究,文科综合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项目,2010.11—2011.10,主持;
13、文科经管类专业实践性教学模式创新研究,校级实验教学改革项目,2010.10—2011.12,主持;
14、人员素质测评与评估,网络课程设计开发,网络学院教学项目,2010年8月-12月,主持;
15、2011南校区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建设立项课题,旅游学,主持;
16、实验室开放管理与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模式探析----基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视角,2013年广东省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推荐项目,主持;
17、广东省旅游安全两项标准编制,广东省旅游局,2012.5--2013.7,主持;
18、广东省自驾游目的地服务规范,广东省旅游局,2012.8--2013.7,主持;
奖誉(Honors)
1999年在青岛市旅游局年终考核中,获得青岛市政府1999年度嘉奖;
2000年获得青岛市“创建4A级旅游区(点)先进个人称号。
2004在青岛市旅游局年终考核中,获得青岛市政府2004年度嘉奖;
2009年度荣获华南理工大学优秀共产党员
荣获本科教学南光奖二等奖二次
社会服务
1、九连山主峰旅游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河源市横向课题,2006.1-2006.6,参与;
2、广西鹏山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广西贵港横向项目,2008.7--2009.1,参与;
3、南沙区政府旅游发展规划,南沙区经贸局横向项目,2009.3--2010.1,参与;
4、增城市朱村农业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增城朱村街道办横向项目,2009.3--2010.1,参与;
5、梅州平远县乡村旅游规划,平远县横向项目,横向,2010.3—10,参与;
6、梅州平远县热柘镇温泉旅游规划,平远县热柘镇横向项目, 2010.3—10,参与;
7、广东省珠三角旅游一体化产业规划,广东省旅游局横向项目,2010.8—12,参与;
8、东莞市旅游总体规划(十二五),参与;
9、东莞市旅游总体规划(十二五),参与;
10、东莞市道滘旅游总体规划,参与;
11、东莞市东城旅游总体规划,参与;
12、东莞市樟木头镇旅游总体规划,参与;
13、东莞市麻涌旅游总体规划,参与;
14、惠州市龙门县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参与;
15、惠州市博罗县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参与;
16、惠州市惠东县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参与;
17、内蒙古四子王旗国家级草原牧歌综合体申报立项暨总体规划,主持;
18、内蒙古四子王旗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