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光全


戴光全,男,19664月出生,19886月本科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20046月博士毕业于中山大学人文地理学专业。现任华南理工大学旅游管理系教师、旅游管理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应用经济学博士后合作导师、会展经济与管理系创系系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事件(节事、节庆)旅游、会展经济研究、旅游规划、旅游地理,创造性学术观点与主要学术贡献包括:

1引入并系统开展了节事旅游和事件管理Festival & Special Event Tourism and Event ManagementFSET and EM理论的研究:首次在国内系统引入和全面介绍西方事件旅游和事件管理的理论,对节事、事件、节庆、节事(节庆/事件)旅游的基本概念进行了概念史研究,对其内涵和外延进行了界定,对相关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进行了系统研究;以’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为案例,用西方经典的事件旅游和事件管理理论对昆明世博会的影响进行了多学科的综合系统研究,出版的专著《重大事件对城市发展及城市旅游的影响研究——以’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为例》(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57月第一版)被誉为中国旅游地理学“专项研究国际化的突出代表”(南京大学张捷教授评语);建立了节事(节庆)和会展旅游的策划框架和相关效应影响评估的框架。在主持和参与《2022年·浙江杭州第十九届亚洲运动会餐饮服务规划和安全保障研究》《广州2010年亚运会的旅游影响和对策研究(2004年度广东省科学院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基金项目)》《2010年亚运会与广州体育旅游发展研究(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项目)》《广州亚运会餐饮服务总体规划专题研究》《广州市参加2010年上海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展馆案例展示项目前期策划专题研究》《上海世博会广东馆主题策划专题研究》《西双版纳节事评价与对策》《广州芳村花地湾世界美食之窗节庆概念策划》等多项研究项目和咨询项目的过程中,归纳和总结了节事(节庆)旅游策划和效应评估的理论和操作框架;

2对节事(事件)地理学(Event(al) Geography)的基本理论进行了系统研究: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节事地理学若干理论及区域发展背景下城市旅游节事影响的空间扩散研究》(起止时间:20101月至201212月,项目编号:40971090/D010202)的支持下,探讨了节事(事件)地理学五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初步的系统性的探索:一是节事与地方研究,包括城市节庆空间分异及演变、博览会对举办地城市旅游发展的影响、城市节事特征对比研究、基于城市意象变迁的传统与现代节事发展研究、节事游客感知及地方认同的空间特征以及二者相互关系和空间扩散;二是节事与场所研究,包括从微博和网民情感特征对亚运场馆旅游的研究、特殊节事场所(科学中心)的游客感知研究、一次性节事活动游客的场所依赖研究、节事场所与会展场馆场所依赖差异研究、民俗节庆场所作为文化空间的感知研究;三是节事的时空分布研究,包括广交会综合影响力的时空分布研究、广交会参展商吸引力的时空分异研究;四是节事本身的研究,包括基于网络文本内容分析的重大事件意义研究、传统物产型节事形象测量研究;五是节事理论的研究,包括中外节事研究的比较和启示、节事(事件)综合影响力评估模型的研究。项目研究成果体现了项目计划书设计的文化地理学、行为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历史地理学、地理学综合研究等五个模块的研究内容,也很好地解决了项目计划书设计的节事地理学的理论问题、城市节事活动的空间扩散问题这两个项目拟解决的关键问题。这一领域的研究共取得成果46项,包括会议论文25篇、期刊论文15篇、学位论文3篇、奖励1项、专著1本、书籍章节1本。

3对在社会文化发展中日益发挥重要作用的节事场所和展览场馆等微观事件空间(节事)空间的发生与演化机制进行了理论研究: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面上项目《强调质性微观尺度分析的事件空间理论与节事空间的实证研究》(起止时间:20161月至20204月,项目编号:41571132/D010202)的支持下,对事件(节事)空间(Event Space and/or Festival & Special Event Space, FSES)六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理论研究:一是事件和节事的概念深入研究,包括节事的后现代性、节事的产品涉入度、感知价值和体验质量/1项、事件研究史等的研究;二是事件空间和节事空间的概念研究,主要是节事空间的嵌入性研究;三是微观尺度事件的事件性研究,包括节事氛围、节事形象、节事表征、节事意义、展览部门协作等的研究;四是节事空间生产的实证研究,包括节事的空间生产与空间实践、展览现场的空间政治与地方感、节事文化表演及身体实践、节事符号学与吸引物符号化、旅游的空间生产等的研究;五是节事空间结构的实证研究,包括展览产业空间集聚、空间竞合、展览区域城市选择的研究;六是节事空间演化的实证研究,包括节事的运作与效应、展览的负面效应的研究。项目在音乐节活动参与者的阈限空间体验构成、民族节事游客的权力感及其对游客的影响、音乐节事活动的异托邦空间实践及循环新部落的联结与交往特质、基于旅游视角的中英文事件研究知识体系建构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研究成果。这一领域的研究共取得65项成果,包括会议论文22篇、期刊论文20篇、人才培养12人(其中硕博学位论文11篇)、专著2本、会议(特邀)报告9次。

4为我国节事与会展管理教育做了开拓性工作:作为华南理工大学会展经济与管理系创系系主任、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负责人,创立了全国第一个节事旅游与会展管理方向博士点(设于工商管理一级学科、旅游管理二级学科博士点下),是全国第一个节事旅游与会展管理方向博士生导师,已培养节事旅游与会展管理方向博士8人、在读博士生8人,对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的本科和研究生教育教学工作进行了理论探讨和实践探索,相关成果得在国内不少高校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教育教学中得以应用、获得较大反响(戴光全, 张骁鸣. 参展商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从第四届中国会展经济国际合作论坛谈起. 中国会展, 2008, (9): 46-47);与人合作,编著了中国第一部国家级职业教育规划的节事教材(戴光全, 马聪玲主编. 《节事活动策划与组织管理》. 北京: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7.1.第一版, 29.1万字),与人合作,编著了国家旅游局人事劳动教育司推荐使用中国旅游业“十二五”高等教育教材《节事旅游概论》、被多所高校使用为指定教材(戴光全, 张骁鸣编著,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9. 第一版, 38.1万字);

5在旅游发展、旅游开发、旅游规划、旅游策划等方面,对相关理论和实操进行了全面的探索,有深入的创新研究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在《旅游学刊》、《人文地理》、《社会科学家》等学术刊物发表旅游地理和旅游管理等学术论文20余篇,以主要成员身份参加过《西部旅游投资规划(西南片)》、湖北省、河南省、桂林市、苏州市等地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工作,主持和参加省、市、县各级区域旅游规划、景区旅游规划以及旅游、会展、节事等策划评估项目50余项。

主持各类纵向和横向科研项目20余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1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项,主持省部级项目5项。现任中国地理学会旅游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地理学会会员、中国会展教育联合会常务理事、广州旅游智库首批专家、广西河池学院客座教授、海南大学旅游学院2018~20192019~2020学年冬季小学期授课外聘专家、上海大学上海会展研究院特约研究员兼会展专业研究生校外导师、《旅游学刊》第六届编委、《热带地理》第九届编委会编委、《旅游导刊》首届顾问委员会委员,曾任广东省地理学会第十一届旅游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广东省地理学会第十一届理事会理事、国际节庆协会(IFEA中国委员会(CFEA)和北京节庆文化发展中心专家会员、《中国节事年鉴》编委会委员。

在《旅游学刊》《地理学报》《地理研究》《地理科学》《人文地理》《中国会展》《Journal of China Tourism Research》《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Journal of Vacation Marketing》等刊物公开发表节事、旅游、会展、地理等方面论文110余篇,在中国旅游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广东旅游出版社等出版论著、教材、译著近20部,其中独著、主编9部。

E-maildaixiaoshi@vip.qq.com; gqdai@scut.edu.cn 微信号: DGQ0421

百度学术个人主页http://xueshu.baidu.com/scholarID/CN-BD74TKWJ 

单位主页:http://www2.scut.edu.cn/tourism/  

Orcid Id: 0000-0001-8490-6173

广东省广州市小谷围大学城华南理工·大学城校区·B10栋小白楼·510006

 

一、学习、学术、工作简历

学习经历

 2001.092004.07 广东省广州市中山大学地球与环境科学学院(现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博士研究生人文地理学专业学习(获理科博士学位)

 1999.092001.07 广东省广州市中山大学地球与环境科学学院(现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  硕士研究生人文地理学专业学习(提前攻读博士学位)

 1984.091988.07 上海市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系(现地理科学学院)大学本科地理学专业学习(获理科学士学位)

学术、工作经历

 2020.07 华南理工大学旅游管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3.092020.07 华南理工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会展经济与管理系教授、旅游管理博士生导师

 2011.072013.09 华南理工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会展经济与管理系教授、系主任、旅游管理专业博士生导师、旅游管理专业学位点项目主任(至20179月)

 2010.092011.06 华南理工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会展经济与管理系教授、系主任、硕士生导师

 2008.012010.08 华南理工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会展经济与管理系副研究员、系主任、硕士生导师

 2007.012007.12 华南理工大学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旅游会展管理系,副研究员(2006.09开始在本校任教)、硕士生导师,期间2007.012007.07任该系系主任

 2004.072006.12 广东省广州市广州地理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

 1999.011999.08 云南省昆明市云南财经学院(现云南财经大学)工作,讲师

 1988.071998.12 云南省昆明市云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期间1998.091989.07参加云南省委机关讲师团(任中学教师)、1989.081993.08任云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教务处职员和该校兼职教师、1993.091998.12为云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助教、讲师

 

二、资质与教学

 20117获得旅游管理专业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资格

 200812月获得中国商业联合会会展类专业教师双师型教师资格证书(编号:CCEMCT08314

 200812月获得国家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会展管理师(高级)培训结业证(编号:09080003108

 200412月获得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资格

 199612月,获得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证书(编号:965300170005922

【主讲课程】

博士生:旅游管理研究方法(与其它老师合上)、旅游管理理论前沿(与其它老师合上)、节事研究与会展管理

硕士生:会展与节事旅游研究、旅游管理案例研究

大型活动工程管理硕士(MEM):节事研究专题讲座

本科生:会展概论、节事旅游、会展节事职业规划与创业教育

 

三、社会活动与兼职

现任中国地理学会旅游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地理学会会员、中国会展教育联合会常务理事、广州旅游智库首批专家、广西河池学院客座教授、海南大学旅游学院2018~20192019~2020学年冬季小学期授课外聘专家、上海大学上海会展研究院特约研究员兼会展专业研究生校外导师、《旅游学刊》第六届编委、《热带地理》第九届编委会编委、《旅游导刊》首届顾问委员会委员,曾任广东省地理学会第十一届旅游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广东省地理学会第十一届理事会理事、国际节庆协会(IFEA)中国委员会(CFEA)和北京节庆文化发展中心专家会员、CFEA《中国节事年鉴》编委会委员。

 201912任海南大学旅游学院2019—2020学年冬季小学期授课外聘专家

 201911任上海大学上海会展研究院特约研究员及会展专业研究生校外导师

 201812任海南大学旅游学院2018—2019学年冬季小学期授课外聘专家

 201812月起任广西河池学院客座教授

 20181月起任《热带地理》第九届编委会编委

 20177月起任广州旅游智库(广州市旅游局和广州市社科院合作建设)首批专家

 20171月起任《旅游导刊》首届顾问委员会委员

 201211月起任中国会展教育联合会常务理事

 20126月起任《旅游学刊》第三届学术委员(编委)、第四届编委(20156—20188月)、第五届编委(20189—20219月)、第六届编委(20219

 20087月起任中国地理学会会员

 20062任国际节庆协会(IFEA)•中国委员会、北京节庆文化发展中心《中国节事年鉴》编委会委员

 20055任国际节庆协会(IFEA)•中国委员会、北京节庆文化发展中心专家会员

 20053月—20093任广东省地理学会第十一届旅游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广东省地理学会第十一届理事会理事

 200412月—    担任中国地理学会旅游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

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基金、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及青年教师奖、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社会科学基金、广东省软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同行评审专家

担任《旅游学刊》《地理学报》《人文地理》《地理科学》、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SCI期刊)、Chinese Management StudiesSSCI期刊)、Urban StudiesSSCI期刊)、Journal of Hospitality Marketing & Management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审稿人

 

四、主要奖励与荣誉

 20211月,获《热带地理》2016—2020年“优秀审稿专家“

 201911月,获《地理学报》创刊85周年最具影响力论文奖(3/3

 20125月,获International Tourism Studies Association; 中国地理学会旅游地理专业委员会第八届旅游前言学术研讨会“旅游与全球变化”优秀青年论文奖

 20101月,获2009年度华南理工大学优秀班主任

 20087月,获中国地理学会旅游地理专业委员会陈传康优秀旅游地理学术论文奖

 20052月,被评为广东省科学院广州地理研究所最佳新人

 20046月,获中山大学获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论文奖励

 20043月,被评为广东省2003年普通高校南粤优秀研究生

 20037月,获中山大学获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论文奖励

 200211月,被评为中山大学20012002学年度优秀研究生

 19979月被评为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函授教育十周年“先进教育工作者”

 19969月及19979月连续两次获云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优秀教师”称号

 19939月获云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先进工作者”称号

 1992年获“19891991年云南省高教学会高教研究论文三等奖”

 19897月获得云南省省级机关讲师团“优秀讲师团员”

 

五、主持、参加研究项目

以主要成员身份参加过《西部旅游投资规划(西南片)》、湖北省、河南省、桂林市、苏州市等地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工作,曾主持和参加省、市、县各级区域旅游规划、景区旅游规划以及旅游、会展、节事策划评估项目近50项。

近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主持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省软科学基金项目各1项,主持省部级以上项目4项、主持其它纵向项目2项。

主持和参加了《桂林“十一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研究》《湖南省洪江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专题研究》《广州市参加2010年上海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展馆案例展示项目前期策划研究》《2010年亚运会与广州体育旅游发展研究》《2010年广州亚运会亚运城餐厅服务商选定应标文件研究》《2022年·浙江杭州第十九届亚洲运动会餐饮服务规划和安全保障研究》等重要项目和重大项目的研究工作。

近年主持和参与的重要纵向项目包括:

1. 2022.012024.12 主持:文化和旅游融合的国际比较和基础理论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2021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革命老区“红色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研究》(广州大学朱竑主持)子课题项目编号:21&ZD179(在研)

2. 2022.012023.12 主持:新时代北京2022年冬奥会国家认同建构的效应与路径研究子课题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2021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北京体育大学蒋依依主持,第二参与人)项目编号:21ATY001(在研)

3. 2022.012025.12 主持:节事场域的空间性:基于情感和秩序维度的具身和叙事研究国家基金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42171228-D0110(在研)

4. 2016.012019.12 主持:强调质性微观尺度分析的事件空间理论与节事空间的实证研究国家基金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41571132-D010202 [校内项目号:x2jmB5151920]

5. 2009.092012.09 主持:节事地理学若干理论及区域发展背景下城市旅游节事影响的空间扩散研究国家基金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40971090-D010202[校内项目号:x2jmB5091150]

6. 2006.012008.12 主持:2010年亚运会与广州体育旅游发展研究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项目项目编号:5301104

7. 2006.012007.06 主持:广东省旅游业技术水平的区域比较分析及对策广东省软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05B70101058

8. 2004.072007.06 主持:广州2010年亚运会的旅游影响和对策研究(广东省科学院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基金项目2004年度)

9. 2009.012010.12 主持:华南理工大学南校区教研项目项目编号:x2jmY1080900

10. 2008.052011.05 主持:华南理工大学会展业概论校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编号:x2jmY1080850

 

六、参加实践规划项目

近年主持和参与旅游规划、各类会展节事活动策划等重要横向研究项目10余项:

1. 2019至今 2022年·浙江杭州第十九届亚洲运动会餐饮服务规划和安全保障研究杭州亚组委、中山大学

2. 2012.112013.01 六祖故里参评省山区(生态)旅游产业园区竞争性扶持资金评审综合研究广东省云浮市政府/华南师范大学项目编号:x2jmN6121950

3. 2012.072012.08 汕尾市红海湾滨海旅游产业园区申报省示范性滨海旅游产业园区综合研究汕尾市红海湾开发区旅游局项目编号:x2jmN6121420

4. 2009.042009.10 湖南省通道县旅游发展系列规划研究项目编号:x2jmN6090460

5. 2008.092009.10 三水区旅游总体规划专题研究项目编号:x2jmN6086280

6. 2009.052009.07 2010年广州亚运会亚运城餐厅服务商选定应标文件研究项目编号:x2jmN6090600

7. 2009.012009.06 广州市参加2010年上海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展馆案例展示项目前期策划研究项目编号:x2jmN6090010

8. 2008.102009.05 广州酒店业发展规划专题研究项目编号:x2jmN6090610

9. 2007.072008.07 美酒河旅游总体策划项目编号:G09N6070620

10. 2007.032008.03 洪江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专题研究项目编号:G09N6070150

11. 2005.092006.09 从化良口镇联溪景区发展规划从化良口镇政府

12. 2006.012007.02 珠海旅游市场开发与营销战略研究、珠海海洋旅游开发研究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13. 2005.102006.06 桂林“十一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研究桂林市旅游局

14. 2005.102006.02 桂林市旅游营销战略规划桂林市旅游局


七、研究成果【按发表年月由近及远倒序排列】

发表节事、会展、旅游、管理等方面论文100余篇,全部论文、著作300余万字。近年出版专著、教材、译著共6部、发表SCI论文2篇、SSCI论文7篇、统计源和核心期刊30余篇、CSSCI期刊论文40余篇。

(一)论文(不包括宣读而未出版的会议论文,以发表时间由近及远排列)

2023

√118. 戴光全. 新时代节事研究概谈[J]. 旅游论坛, 2021, 14(5): 82-84.

117. Shuhua Yin(博士生), Chengzhou Fu, and Guangquan DaiCorresponding Author,通讯作者). Exploring the Festival Attendees’ Experiences on Social Media: A Study on the Guangzhou International Light Festival[J]. SAGE OPEN, 2023, DOI: 10.1177/21582440221145154, https://journals.sagepub.com/doi/epub/10.1177/21582440221145154.

2021

116. 戴光全. 新时代节事研究概谈[J]. 旅游论坛, 2021, 14(5): 82-84.

115. Shuhua Yin(博士生), Guangquan DaiCorresponding Author,通讯作者). Authenticity and tourist loyalty: A meta-analysis[J].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Tourism Research, 2021, 26(12): 1331-1349. DOI:10.1080/10941665.2021.1983624, https://doi.org/10.1080/10941665.2021.1983624.

114. 李静, 戴光全(通讯作者). 组织者视角下节庆旅游吸引物的符号化生产——以广府庙会为例[J]. 中国生态旅游, 2021, 11(2): 190-202.  北大中文核心期刊.

113. 黄继华, 任欣颖, 戴光全. 民俗节庆的成长——基于广州乞巧文化节新闻报道的分析[J]. 四川旅游学院学报, 2021, (2): 86-89.

112. 罗茜; 戴光全(通讯作者). 多主体视角下广府庙会的形象表征及差异[J]. 旅游导刊, 2021, 5(1): 58-75.

111. 李静, 戴光全(通讯作者). 节庆旅游动机、真实性和满意度研究——基于集体主义视角[J].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21, (1): 93-98.  北大中文核心期刊.

2020

110. Jing LI(李静, 博士生), Guangquan Dai(通讯作者), Jinwen Tang and Ying Chen. Conceptualizing Festival Attractiveness and Its Impact on Festival Hosting Destination Loyalty: A Mixed Method Approach [J]. Sustainability (SCIE, SSCI), 2020, 12(8), 3082; https://doi.org/10.3390/su12083082. [5-year Impact Factor: 2.798]

HTML Version: https://www.mdpi.com/2071-1050/12/8/3082/htm

PDF Version: https://www.mdpi.com/2071-1050/12/8/3082/pdf

Received: 14 March 2020 / Revised: 5 April 2020 / Accepted: 10 April 2020 / Published: 12 April 2020

109. Zhenjie Liao (廖珍杰, 博士生), Guangquan Dai. Inheritance and Dissemination of Cultural Collective Memory: An Analysis of a Traditional Festival [J]. SAGE Open, 2020, 10(1): 1-11; https://doi.org/10.1177/2158244020901601.

HTML Version: https://journals.sagepub.com/doi/10.1177/2158244020901601

PDF Version: https://journals.sagepub.com/doi/pdf/10.1177/2158244020901601

Article first published online: January 23, 2020; Issue published: January 1, 2020 (Indexed in SSCI, DOAJ, ERIC, and SCOPUS, 2 year IF=0.715)

2019

108. Shaofeng Wu(吴少峰, 博士生), Yanning Li, Emma H. Wood, Benoît Senaux, Guangquan Dai(戴光全). Liminality and festivals—Insights from the East[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世界排名第二的旅游学术期刊,SSCI期刊), 2020, 80: 1-13. https://reader.elsevier.com/reader/sd/pii/S0160738319301677?token=09556A3 F00 EFDDEC4633D3CF9F9056F12D12134E4FB748D4276ECEB87BB107B82130DF1200B707CDC513827DFA07B045. https://doi.org/10.1016/j.annals.2019.102810. [IF=5.908]

HTML Version: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160738319301677

Received 9 November 2018, Revised 24 July 2019, Accepted 7 October 2019, Available online 31 October 2019.

107. Huan Sun(孙欢, 博士生), Shaofeng Wu, Yanning Li, Guangquan Dai(通讯作者). Tourist-to-Tourist Interaction at Festivals: A Grounded Theory Approach[J]. Sustainability (SCI, SSCI), 2019, 11(15), 4030; https://doi.org/10.3390/su11154030. [5-year Impact Factor: 2.798]

HTML Version: https://www.mdpi.com/2071-1050/11/15/4030/htm 

PDF Version: https://www.mdpi.com/2071-1050/11/15/4030/pdf 

Received: 1 July 2019 / Revised: 19 July 2019 / Accepted: 23 July 2019 / Published: 25 July 2019

106. 吴少峰, 戴光全(通讯作者). 迷笛音乐节中循环新部落的联结与交往特质[J]. 旅游学刊, 2019, 34(6): 74-84. [(2020)复合影响因子:3.830, (2020)综合影响因子:2.268]

105. 李静, 戴光全(通讯作者). 符号视角下的传统节庆体验研究——以广州迎春花市为例[J]. 装饰(CSSCI, 2019, (4): 28-32. [(2020)复合影响因子:0.757(2020)综合影响因子:0.448]

2018

104. 廖珍杰, 戴光全. 传播迎春花市集体记忆,讲述原汁原味中国故事[J]. 旅游学刊, 2018, 33(11): 13-15. [(2020)复合影响因子:3.830(2020)综合影响因子:2.268]

103. 韦瑾, 戴光全(通讯作者). 民族节事场域居民的权力感、主客交往意愿与节事支持度研究J]. 旅游科学, 2018, 32(6): 65-78. [(2020)复合影响因子:1.988(2020)综合影响因子:1.272]

102. Huynh,Ngoc,Truc(黄玉竹), 戴光全(通讯作者). 商贸展览消费者的品牌联想[J]. 商业经济研究, 2018,(23): 54-58. 2201811[(2020)复合影响因子:1.399(2020)综合影响因子:0.724]

101. Jin Wei(博士生), Guangquan Dai(通讯作者). Tourists power perception at an ethnic festival: A qualitative approach[J]. Journal of Vacation Marketing(SSCI), Aug 2018–OnlineFirst, First published: 30 Aug 2018, IN: http://journals.sagepub.com/doi/metrics/10.1177/1356766718796064; https://doi.org/10.1177/1356766718796064. Also: Journal of Vacation Marketing(SSCI), 2019,25(3): 363-374.JVM是在2017年旅游类Ssci2区,商业类的3, 5 year IF=2.580

100. 姜晓培, 戴光全(通讯作者). 广州乞巧文化节投射形象与感知形象比较研究——以基于网络文本的分析[J]. 旅游导刊, 2018, 2(4): 52-69. [(2020)复合影响因子:0.670(2020)综合影响因子:0.459]

99. 吴少峰, 戴光全(通讯作者). 异托邦:音乐节事活动的空间实践——以迷笛音乐节为例[J]. 人文地理, 2018, 33(3): 44-51. [(2020)复合影响因子:3.917, (2020)综合影响因子:2.331]

98. 余构雄, 戴光全(通讯作者). 微观权力视角下的游船空间解读[J]. 人文地理, 2018, 33(1): 137-142. [(2020)复合影响因子:3.917, (2020)综合影响因子:2.331]

97. 余构雄, 戴光全(通讯作者). 基于旅游视角的中英文事件研究知识体系建构[J]. 旅游学刊, 2018, 33(2): 90-104. [(2020)复合影响因子:3.830(2020)综合影响因子:2.268]

96. 余构雄, 戴光全(通讯作者).期刊视角的中国旅游空间生产研究述评——从空间生产研究知识体系谈起[J]热带地理201838(1)13-24[(2020)复合影响因子:2.056(2020)综合影响因子:1.267]

2017

95. 余构雄, 戴光全. 基于“钻石模型”的区域展览城市选择研究——以珠三角为例[J]. 华东经济管理, 2017, 31(1): 60-66. [(2020)复合影响因子:2.822(2020)综合影响因子:1.343]

94. 余构雄, 戴光全. 标志性政府运作型展览会对城市展览业发展的负面效应——以广交会为例[J]. 当代经济管理, 2017, 39(1): 66-72. [(2020)复合影响因子:2.886(2020)综合影响因子:1.382]

93. 余构雄,戴光全(通讯作者). 基于《旅游学刊》关键词计量分析的旅游学科创新力及知识体系构建. 旅游学刊, 2017, 32(1): 99-110. 2017-01-15 [(2020)复合影响因子:3.830(2020)综合影响因子:2.268]

2016

92. 王晓敏, 戴光全(通讯作者). 权力、责任及利益视角下展览企业部门协作分析——以深圳会展中心为例[J]. 旅游学刊, 2016, 31(9): 113-123. 2016-09-15 [(2020)复合影响因子:3.830(2020)综合影响因子:2.268]

91. 汪秀琼, 戴光全(通讯作者),吴小节,彭韵妍. 2010―2014年中国会展研究文献计量分析[J]. 热带地理, 2016, 36(2)303-312. 2016.03.01. [(2020)复合影响因子:2.056(2020)综合影响因子:1.267]

2015

91. 戴光全, 张洁, 孙欢. 节事活动的新常态[J]. 旅游学刊, 2015, 30(1): 3-5. 2015-01-06

2013

90. 王晓敏, 戴光全. 旅游节事的全球地域化”. 旅游学刊, 2013, 28(6): 11-13. 2013-06-06

89 廖俊, 花莲莲, 戴光全. 国内外阈限研究综述及其对节事阈限研究的启示. 旅游论坛, 2013, 6(1): 7-16. 2013-01-25

88. 戴光全, 肖璐. 重大旅游节庆基本属性的特征研究:基于对应分析的应用. IN: 主题公园与城市旅游-国际研讨会议论文集(上海,2011/11/24-2011/11/26, 上海: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2: 159-164. 2012-10-01

87. 戴光全, 肖璐. 节事游客地方认同的特征研究——2011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为例. : 第七届旅游前沿国际学术研讨会旅游与人地环境国际会议(2011713-15湖南张家界)论文集, 2013-01-00

2012

86. 戴光全, 雷嫚嫚. 基于博弈论的旅游教育校企合作研究.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 14(增刊): 36-39. 2012-11-00

85. 戴光全, 谭健萍. 基于就业评价、从业资格证书和广东高校课程设置的会展教育现状研究.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 14(增刊): 28-35. 2012-11-00

84. 雷嫚嫚, 戴光全. 从新浪微博看公众对亚运场馆的情感特征. 体育学刊, 2012, 19(5): 59-62. 2012-09-28

83. 戴光全, 梁春鼎. 基于网络文本内容分析的重大事件意义研究——2011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为例. 旅游学刊, 2012, 27(10): 36-45. 2012-10-06 Doi: 10.3969/j.issn.10025006.2012.10.005

82. 戴光全, 梁春鼎, 陈欣. 基于扎根理论的节事场所与会展场馆场所依赖差异——2011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园区和琶洲国际会展中心为例. 地理研究, 2012, 31(9): 1707-1721. 2012-09-15

81. Dai, Guangquan, Bao, Jigang and Chen, Xin. Event Impacts Assessment: A Model Based on Media Content Analysis of Expo '99 Kunming and World Expo 2010 Shanghai. IN: Xiao, Honggen (editor). Contemporary Perspectives on China Tourism. London & New York: Routledge, 2012: 145-163. ISBN: 978-0415697538. RE: http://www.gbv.de/dms/zbw/669434108.pdf.

80. 戴光全, 肖璐. 基于区域联系和IPA的节事游客地方认同空间特征——2011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为例. 人文地理, 2012, 27(4): 115-124. 2012-08-15

79. 戴光全, 谭健萍. 基于报纸媒体内容分析和信息熵的广交会综合影响力时空分布. 地理学报, 2012, 67(8): 1109-1124. 2012-08-15

78. 冯娴慧; 戴光全. 乡村旅游开发中农业景观特质性的保护研究. 旅游学刊, 2012, 27(8): 104-111. 2012-08-06

77. 戴光全, 梁春鼎. 基于扎根理论的节事场所依赖维度探索性研究——2011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为例. 地理科学, 2012, 32(7): 777-783. 2012-07-15

76. 左平, 戴光全. 基于利益相关者分析框架的国内旅游教育研究. : 李力, 宋海岩. 2011世界酒店与旅游管理教育峰会论文集. 广州: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2: 37-44. 2012-05-00

75. 戴光全, 雷嫚嫚, 谭健萍. 因特网视角下中国节事活动的特征及产业化.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 44(3): 47-56. 2012-05-15

74. 戴光全, 左平, 肖璐. 19952010年中外节事研究的比较和启示. 人文地理, 2012, 27(2): 17-25. 2012-04-15

73. 戴光全, 左平, 雷嫚嫚, 梁春鼎. 广交会参展商的空间分异研究——基于第109届参展商的分析. 热带地理, 2012, 32(1): 72-78. 2012-01-15

2011

72. 戴光全, 梁春鼎. 基于IPA模型的广东科学中心游客感知研究. 热带地理, 2011, 31(5): 496-501, 537. (9)

71. 戴光全, 梁春鼎. 重大事件官方网站的旅游推介研究. : 楼嘉军, 党宁, 李丽梅主编. 聚焦都市旅游:管理遗产教育.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331-338. (8)

70. 戴光全, 陈欣. 广西西关的视觉表征分析——以互联网营销图片为例. : 楼嘉军, 党宁, 李丽梅主编. 聚焦都市旅游:管理遗产教育.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158-164. (8)

69. 戴光全. 中国节事旅游:发展问题展望 (Event Tourism in China: Developments•Problems•Prospects). 旅游规划与设计——节事城市旅游专辑 (EVENT CITY TOURISM)主旨文章,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1: 6-14. (5)

2010

68. 戴光全, 陈欣. 因特网视角下的中国展览业时空特点. 地理研究, 2010, 29(12): 2143-2154.

67. 戴光全, 陈欣. 广州上下九的视觉表征分析——以互联网营销图片为例. 人文地理, 2010, 25(5): 148-153, 91.

66. 戴光全, 陈欣. 亚运前的广州:骑呢景观. 景观设计学, 2010, (2): 40-43.

65. Dai, Guangquan, Bao, Jigang and Chen, Xin. Event Impacts Assessment: A Model Based on Media Content Analysis of Expo '99 Kunming and World Expo 2010 Shanghai'[J]. Journal of China Tourism Research, 2010, 6(2): 183-201.

64. 朱竑, 戴光全. 文化遗产转化为旅游产品:理念原则目标[J]. 旅游学刊, 2010, 25(6): 6-7.

2009

63. 戴光全, 陈欣. 国际NGO在中国——艾滋病合作项目个案的社会人类学观察. 会科学家, 2009, (9): 100-103.

62. 陶伟, 戴光全. 城市游憩系统规划纳入城市总体规划的思考. 划师, 2009, 25(10): 94-96.

61. 戴光全, 陈欣, 刘丹萍. 后现代时尚消费者的生活方式——基于某时尚杂志网上论坛的分析. 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4): 114-120.

60. 戴光全, 张骁鸣. 风景区规划中的社区旅游理论源流探讨. 中国园林, 2009, 25(7): 39-42.

59. 戴光全, 陈欣. 旅游者摄影心理初探——基于旅游照片的内容分析. 旅游学刊, 2009, 24(7): 71-77.

58. 戴光全, 张骁鸣. 关注大型节事活动对于节事学科与节事教育的影响. 旅游学刊. 2009, 24(1): 7-8.

2008

57. DAI Guangquan, BAO Jigang.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Integrated Impact Index of Mega-event —A Case Study of Expo '99 Kunming.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2008, 18(3): 214–223. (SCIE)

56. 戴光全, 张骁鸣. 参展商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从第四届中国会展经济国际合作论坛谈起. 中国会展, 2008, (9): 46-47. (5)

2007

55. 戴光全, 宋秀卿. “大观园的后遗症——大型会议活动后会议效应的调查. 中国会展, 2007, (19): 26-31. (10)

54. 戴光全, 保继刚. 城市节庆活动的整合与可持续发展——以昆明市为例.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7, 26(4): 58-61, 78. (8)

53. 戴光全, 保继刚. 昆明世博会效应的定量估算——本底趋势线模型. 地理科学, 2007, 27(3): 426-433. (6)

2006

52. 杨丽娟, 戴光全. 桂林阳朔攀岩运动与社区旅游发展. 保继刚, 徐红罡, Alan A. Lew主编. 社区旅游与边境旅游(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北京: 中国旅游出版社, 2006.11: 99-104.

51. 戴光全, 保继刚. 跨境民族旅游节事的区域合作与规划——云南西双版纳案例研究. 保继刚, 徐红罡, Alan A. Lew主编. 社区旅游与边境旅游(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北京: 中国旅游出版社, 2006.11: 194-207.

50. 戴光全, 张骁鸣. TPC谈会展产品和管理的属性. 中国会展, 2006, (21): 54-55.

49. Peng, Q., G. Q. Dai and H. Yue. The Competency Model for Middle and Senior Managers in High Star-rating Hotels in China. China Tourism Research, 2006, 2(1-2): 116-129. 彭青, 戴光全, 岳辉. 中国高星级酒店中高层管理者素质模型的探索性研究. 中国旅游研究, 2006, 2(1-2): 104-115.

48. 戴光全. 节庆: 生命之根植何处? [论坛, 答记者问] 中国会展, 2006, (9): 26-29.

47. 戴光全, 保继刚. '99昆明世博会对昆明城市形象的影响研究. 人文地理, 2006, 21(1): 29-33.

46. 戴光全, 江璐明, 杨丽娟. 科学、规范、全面、高质、完整——广州增城市旅游资源普查试点工作体会. 旅游学刊, 2006, 21(2): 9-10.

2005

45. 戴光全, 杨丽娟. 花博会让陈村如此美丽——记广东顺德陈村花博会与花经济. 中国会展, 2005, (21): 46-48.

44. 杨丽娟, 戴光全(点评). 城市体育旅游产品及其产品策略研究.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 16(5): 14-17, 99.

43. 戴光全, 杨丽娟. 慎用节庆的名义. 中国会展, 2005, (17): 54-56.

42. 戴光全, 保继刚. 大型事件活动的特点和场馆的性质转变——昆明世博会和顺德花博会的案例. 热带地理, 2005, 25(3): 258-262.

41. 朱竑, 戴光全. 经济驱动型城市的旅游发展模式研究——以广东东莞市为例. 旅游学刊, 2005, 20(2): 41-46.

40. 戴光全. 城市节庆活动的整合与可持续发展. 2005年北京首届中国节庆活动国际论坛文集. 国际节庆协会中国委员会, 北京节庆文化发展中心, 2005: 160-165.

39. 戴光全. 东巴文化艺术节及其旅游后续效应. 丽江第二届国际东巴文化艺术节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昆明: 云南民族出版社, 2005: 516-528.

38. 戴光全, 保继刚. 西方事件及事件旅游研究的简介与启发. : 徐红罡, Alan ALew 主编. 事件旅游及旅游目的地建设管理(20031128日至30, 湖北省宜昌市 “事件旅游及旅游目的地建设管理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北京: 中国旅游出版社, 2005: 3-24.

37. 宗晓莲, 戴光全. 节事旅游活动中的文化表达及其旅游影响——国际东巴文化艺术节的旅游人类学解读. 思想战线, 2005, 31(2): 134-140.

36. 周常春, 戴光全. 大型活动的形象影响研究——'99昆明世博会为例. 人文地理, 2005, 20(2): 38-42.

35. 戴光全, 杨丽娟. 体育旅游及其国外研究的最新进展.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 16(1): 68-74.

2004

34. 朱竑, 戴光全, 保继刚. 历史文化名城苏州旅游产品的创新和发展. 世界地理研究, 2004, 13(4): 94-101.

33. 戴光全, 张骁鸣. 生态旅游区容量控制的三维框架. 规划师, 2004, 20(11): 101-105.

32. 朱竑, 李鹏, 戴光全. 科技与旅游结合模式探析. 广东科技, 2004, (4): 24-26.

31. 戴光全, 保继刚. 西方事件及事件旅游研究的方法.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 15(3): 13-16, 21.

30. 戴光全. '99中国丽江国际东巴文化艺术节及其旅游后续效应——节事活动的系列化运作. 社会科学家, 2004, (3): 82-84, 86.

29. 李志刚, 戴光全. 国际会议安全管理初探——以桂林2002博鳌亚洲旅游论坛为例. 旅游学刊, 2004, 19(3): 72-76.

28. 陶伟, 戴光全. 城市旅游空间结构探析——以世界遗产地苏州为例. : 张广瑞主编, 旅游规划的理论与实践.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4: 54-63.

2003

27. 戴光全, 保继刚. 西方事件及事件旅游文献分析. 世界地理研究, 2003, 12(4): 78-83.

26. 戴光全, 保继刚. 西方事件及事件旅游研究的概念、内容、方法与启发(下). 旅游学刊, 2003, 18(6): 111-119.

25. 戴光全, 保继刚. 西方事件及事件旅游研究的概念、内容、方法与启发(上). 旅游学刊, 2003, 18(5): 26-34.

24. 戴光全. 旅游关系营销:旅游营销创新的一个概念性框架.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 14(4): 9-13.

23. 保继刚, 郑海燕, 戴光全. 桂林国内客源市场的空间结构演变. 地理学报, 2002, 57(1): 096-107. : 保继刚等著. 旅游开发研究:原理方法实践.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3: 77-88.

22. 保继刚, 徐红罡, 戴光全. “告别三峡游的影响及理论解释. 地理研究, 2002, 21(5): 608-616. : 保继刚等著. 旅游开发研究:原理方法实践.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3: 30-38.

21. 保继刚, 戴光全. 西方会议会展与会议旅游——发展简况、研究简介与国际机构. 中国会展, 2003(7), (14): 57-59.

20. 戴光全. 国际会议市场细分及其特点. 中国会展, 2003(6), (12): 44-45.

19. 张骁鸣, 戴光全, 保继刚. 从事件旅游角度对SARS进行后危机管理研究(笔谈). 旅游学刊, 2003, 18(4): 7-8.

18. 戴光全. 苏州市旅游发展阶段分析. : 保继刚, 钟新民, 刘德龄主编. 发展中国家旅游规划与管理(“发展中国家旅游规划与管理国际研讨会(桂林)”会议论文集, 20011111-14). 北京: 中国旅游出版社, 2003: 245-259.

17. 郑海燕, 徐红罡, 戴光全. 构建旅游目的地的文化旅游产品结构体系——以苏州为例. 人文地理, 2003, 18(2): 55-59.

2002

16. 保继刚, 徐红罡, 戴光全. “告别三峡游的影响及理论解释. 地理研究, 2002, 21(5): 608-616.

15. 陶伟, 戴光全. 区域旅游发展的竞合模式探索:以苏南三镇为例. 人文地理, 2002, 17(4): 29-33.

14. 陶伟, 戴光全, 吴霞. “世界遗产地苏州城市旅游空间结构研究. 经济地理, 2002, 22(4): 487-491.

13. 张骁鸣, 戴光全. 恐怖主义活动对目的地国家入境旅游的影响——以土耳其为例.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 13(1): 77-82, 85.

12. 戴光全, 吴必虎. TPCDLC理论在旅游产品再开发中的应用——昆明市案例研究. 地理科学, 2002, 22(1): 123-128.

11. 保继刚, 郑海燕, 戴光全. 桂林国内客源市场的空间结构演变. 地理学报, 2002, 57(1): 096-107.

2001

10. 保继刚, 戴光全. 评《区域旅游规划原理》. 地理学报200156(6): 744.

9. 戴光全. 基于FFII的城市旅游景观塑造:伊春市案例. 热带地理 2001, 21(3): 251-256.

8. 戴光全. 旅游资源创新问题的初步研究.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 12(1): 12-14.

2000

7. 戴光全, 李明龙. 从科学哲学看现代自然地理学研究的对象,内容和方法.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 自然科学版. 2000, 21(4): 47-50.

6. 李明龙, 戴光全. 旅游资源的包装与景区景点的可持续发展. 南昌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0, (3): 75-78.

1995

5. 戴光全. 论生活资料市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础的基础”. 云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1995, (1).

1994

4. 戴光全(执笔). 我院教师教学情况调查的统计分析. 云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1994, (3).

1992

3. 邢德茂, 陆金声, 戴光全. 校县挂钩兴校富县. 经济管理干部教育(北京). 1992, (4).

2. 戴光全. 关于进一步搞好楚雄市电器成套设备厂的调查报告. 云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1992, (2).

1991

1. 戴光全(执笔). 从严治院加强教学秩序管理. 云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1991, (4)(本文获“1989-1991年云南省高教学会高教研究论文三等奖”).

 

(二)著作

独著、第一作者、主编、第一译者论著、教材、译著9部,参编、参著著作共9部,全部著作字数合计200多万字:

9. 戴光全等著. 事件理论与节事微空间的后现代地理研究. 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 2020.3. 第一版, 21万字.

8. 戴光全等著. 节事地理研究:节事·地方·场所.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2.12. 第一版, 30万字.

7. 戴光全, 张骁鸣编著. 节事旅游概论 (中国旅游业“十二五”高等教育教材).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9. 第一版, 38.1万字.

6. 戴光全, 马聪玲主编. 节事活动策划与组织管理. 北京: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7.1.第一版, 29.1万字.

5. Mike Weed and Chris Bull , 戴光全, 朱竑主译, 郭淳凡校译. 体育旅游. Sports Tourism : Participants, Policy and Providers.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6.3.第一版,27万字.

4. 戴光全, 等著. 节庆、节事及事件旅游:理论•案例•策划.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5.9. 第一版, 25万字.

3. 戴光全著. 重大事件对城市发展及城市旅游的影响研究——以'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为例. 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 2005.7. 第一版, 32万字.

2. 戴光全. 市场学讲义(一)、(二). 昆明: 云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内部油印教材, 1994910, 15万字.

1. 戴光全. 旅游经济学. 昆明: 昆明商业学校内部油印教材, 19902, 6万字.

 

参编、参译论著、教材、译著9部,个人字数50余万字:

10. 冯娴慧, 黄文炜, 戴光全. 展览工程管理. 广州: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4.

9. 保继刚主编. 区域旅游经济影响评价:模型应用与案例研究(戴光全参编3万字).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10.04.

8. 戴光全. 中国节事(节庆)旅游研究:回顾与展望. 见:中国旅游研究院编. 中国旅游研究30年专家评论(1978-2008). 中国旅游出版社,20098: 133-135.

7. 吴必虎等编著. 旅游学概论. 戴光全, 陈欣参编第7章,2.8万字, 页码范围是119138页【全书有274页】,书号978-7-300-11215-2,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10.

6. 戴光全. 重大事件的影响研究——以'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为例. 见:保继刚主编. 旅游研究进展(1).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9: 1-40.

5. 保继刚等著. 旅游区规划与策划案例(贵州赤水十丈洞旅游区规划, 戴光全; 大香格里拉旅游区开发策划, 甘盟雨, 戴光全). 广州: 广东旅游出版社, 2005.2.(本人参著2, 4.5万字).

4. 保继刚等著. 城市旅游:原理•案例. 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5.1.(本人参著2章、6.0万字: 戴光全, 周常春. 第九章重大事件对城市旅游的影响:昆明案例;保继刚, 戴光全, 郑海燕. 第十五章国际旅游城市客源市场空间结构演变:桂林案例).

3. 池雄标主编. 滨海旅游理论与实践. 广州: 中山大学出版社, 2004.7 (本人参编第五章全部和第八、九章部分内容,5万字).

2. 周常春, 苗学玲, 戴光全主译. 国际旅游规划案例分析. 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4.1. 原版:Lynn C. Harrison (Editor), Winston Husbands (Editor). Practicing Responsible Tourism: International Case Studies in Tourism Planning, Policy, and Development. John Wiley & Sons, 1996(本人译校5章,共8.8万字).

1. 保继刚等著. 旅游规划案例. 广州: 广东旅游出版社, 20035 (定稿人之一, 编写第三章, 4万字).

 

参与规划、公开出版的规划文本3部:

3.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旅游局, 中山大学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 西双版纳在澜湄次区域旅游合作中的发展战略(保继刚主持) . 北京: 中国旅游出版社, 2005.1.

2. 湖北省旅游局,中山大学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 湖北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12020年)(保继刚主持). 北京: 中国旅游出版社, 2003.5.

1. 桂林市旅游局编. 桂林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1~2020)(保继刚主持). 北京: 中国旅游出版社, 2002.3.

 

 

(三)学术会议特邀报告论文【至202011月】

2020

14. 戴光全. 常态化风险管理:疫情时代会展产业发展和会展人才培养的理论思考[R]. 第十一届中国会展教育年会, 2020/9/25-2020/9/27, 呼和浩特·内蒙古财经大学, 2020/9/26, 特邀报告.

2019

13. 陈浩然, 戴光全(报告人)*. 节事空间冲突的探索性研究[R]. 第四届中国休闲与旅游发展论坛, 2019/11/21-2019/11/23, 上海·上海师范大学, 2019/11/23, 特邀报告.

12. 李静, 戴光全(报告人)*. 符号视角下的传统节庆体验研究——以广州迎春花市为例[R]. 第五届中山大学会展与节事学术沙龙, 2019/5/24-2019/5/25, 广州·中山大学旅游学院, 2019/5/25, 特邀报告.

11. 廖珍杰, 戴光全(报告人)*. 传统节事:文化记忆传承和传播的重要载体[R]. 新时代文旅深度融合与知识创新专题研讨会, 2019/4/28, 北京·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旅游学刊》编辑部, 2019/4/28, 特邀报告.

2018

10. 戴光全. 大健康·大旅游·大节事——大健康社会和全域旅游背景下的系统节事旅游[R]. 首届广西长寿养生文化与区域大健康旅游发展学术论坛, 2018/12/15-2018/12/16, 广西·河池·河池学院, 2018/12/15, 特邀报告.

9. 戴光全. 意义生成:发展脉络及对旅游研究的启示[R]. 第三届中国休闲与旅游发展论坛, 2018/11/15-2018/11/17,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2018/11/17, 特邀报告.

2017

8. 戴光全. 2017. 国内旅游空间生产研究述评——兼论空间生产研究知识体系[R]. 2017第二届中国休闲与旅游发展论坛,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7.11.9-2017.11.11, 特邀报告.

2016

7. 王晓敏, 戴光全*. 展览现场的空间政治分析:权力、利益、关系[R]. 第三届国际会展与节事学术沙龙会议, 2016/7/9-2016/7/10, 珠海, 2016/7/9, 特邀报告.

6. 王晓敏, 戴光全*, 凌礼. 权力、责任及利益视角下展览企业部门协作分析——以深圳会展中心为例[R]. 第八届中国会展教育年会, 2016/6/18-2016/6/19, 哈尔滨,2016/6/18, 特邀报告.

5. 戴光全*, 王晓敏, 凌礼. 基于服务主导逻辑的展览企业资源整合策略[R]. 2016中国会展教育论坛, 2016/4/9-2016/4/11, 珠海, 2016/4/10, 特邀报告.

2015

4. 戴光全. 事件空间和节事空间的研究纲要:基于事件哲学和后现代地理学微观尺度分析[R]. 第二届国际会展与节事学术沙龙, 2015/7/18-7/19, 珠海, 2015/07/19, 特邀报告.

3. 戴光全. Event(al) Space(ES) and/or Festival & Special Event Space(FSES): Research Agenda Based on Event Philosophy & Post-modern Geographical Micro-level/Small-scale Analysis(事件空间和节事空间的研究纲要:基于事件哲学和后现代地理学微观尺度分析)[R]. 4届中欧旅游论坛4ème colloque sino-européen du tourismethe 4th sino-european conference on tourism, 2015/7/1-7/3, 昂热(法国), 2015/07/03, 特邀报告.

2014

2. 戴光全. 节事场所与会展场馆地理学研究的理论框架[R]. 第一届国际会展与节事学术沙龙, 2014/7/12-7/13, 广州, 2014/07/12, 特邀报告.

2012

1. 梁春鼎, 戴光全*. 节事游客场所依赖特征分析:以2011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为例[R]. 第八届旅游前沿国际学术研讨会“旅游与全球变化”国际会议, 2012/5/23-2012/5/25, p 39, 南京, 2012/5/24, 特邀报告.

说明: * 通讯作者或演讲者(报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