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者:白争辉
- 发布时间:2020-04-27
- 浏览量:3843
谨以此文献给为中国革命胜利英勇牺牲的先烈们,为新中国建设事业英勇牺牲的先行者们,以及在抗击国难时英勇牺牲的中华卫士们。
2020年3月,武汉大学街头。
和煦的阳光随意倾洒,街边的树留下微斜的身影。暖暖的春风划过长江水面,留下一道道涟漪。涟漪倏忽消散,风也无迹可寻,似乎消失在路的尽处,又似乎流连在樱花树的枝头,迟迟不愿离去。街头万物,可爱者甚蕃,但若要找一件事物为这多丽之阳春作注释,非樱花莫属。
樱花者,灿若朝霞,明如祥云,居居若秋日之霜华,飘飘如冬时之落雪也。樱花自古以来就为文人墨客所赞颂,直到今日。除却墨客之外,还有无数游人为之神往。樱花的花语是爱情与希望,在过去成为了许多有情人结伴观赏的对象,夏思思与她的丈夫吴石磊也曾在此赏樱踱步,分享医学生的艰辛,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浩劫却令这一切成为了悲伤的回忆。
1月14日晚23时许,正在值班的夏思思接诊了一位76岁的病人,在进行了检查之后,她被人通知这名患者很可能感染了肺炎病毒。在这种情况下,她依然镇定地根据有关规定完成了相应的工作,将这名患者转移到了定点隔离医院,这名患者最终也顺利康复,然而夏思思却病倒了,再也没能起来。生前的她对于樱花的喜爱可从朋友圈窥见一二,其中有一张便是她头戴花环与樱花树的合影,镜头中的她脸上挂着明媚的微笑,与那盛开的樱花相得益彰,可这次她却没能等到樱花盛开。在她病逝之后,他的丈夫吴石磊十分悲痛,然而在他悲痛过后作出的请求却是:我也要去疫情第一线。在这种时候,她的丈夫想到的不是安全地待在家里照顾孩子,而是选择冲上第一线,因为他知道,那里曾是他妻子同病魔战斗的地方,有过他妻子战斗的痕迹,也是他妻子选择的归宿。爱人的离去令人感伤,然而在这种时候的奋不顾身却更令人动容。
夏思思与吴石磊的故事让我想起了《重读先烈诗章》中的一位烈士和他的伴侣。那便是田波扬烈士,这位18岁便立下“我要放出更强烈的火光,照破人世间的虚伪和欺诈”志愿的热血青年,时刻不忘自己所坚守的任务。然而不幸的是,他在23岁时被捕入狱,连同他被捕的还有怀有身孕的妻子陈昌甫。他在被反动派严刑拷打后依然没有屈服,于是反动派便想利用与他具有深厚感情的陈昌甫劝他归降,而陈昌甫却义正辞严的说到:“我宁肯代替他死,也绝不代替他叛党。”其实他们和我们一样,都是平凡的人,他们心中肯定也会有安居乐业、长相厮守的愿望,可他们却选择了革命的道路,因为他们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无数像他们一样互相深爱对方的情侣因为家国的沦亡而劳燕分飞,因为战争的痛苦而天人永隔,因为生活的重担而苦不堪言。于是他们选择了革命,选择了舍弃小家而建立大国,选择了那段震惊岁月的红色芳华。此情此志,天地可鉴。纵今生缘浅,亦不可折凌云之志,山盟海誓,来生重诉。
我们的新中国在建立的过程中经历了无数的风风雨雨,也有无数的革命者前仆后继,其中不乏像田波扬烈士夫妇这样的革命伴侣,他们为这片古老的土地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可以说,我们如今的山河,每一角都浸染着烈士们的热血,他们不畏牺牲,不为名不为利,只是为了更多的人能够不再像从前一样受人欺辱,为了更多的人能够安然入梦,为了更多的人能够拥有为自己的幸福奋斗的权利,他们中的绝大多数能够被我党记录下来,作为时代的英雄被人铭记,然而还有很多人,却成了葬在祖国青山下的无名尸骨。他们也像大多数人一样,有自己所爱的人,也有爱他们的人,他们或许也拥有家庭,拥有令人艳羡的爱情,可他们却像风一样匆匆来过又匆匆离去。对于他们的经历,史书不肯施舍一行,于是他们只能活在与他们接触的人的记忆里,直到那些记得他们的人衰老、死亡,他们的活过的痕迹便如涟漪般悄然散去,散在广阔的岁月里。然而史书上没有他们的名字,不代表他们不曾存在过,不代表他们不曾为这片土地倾洒热血,不代表他们不曾快乐地活过。纵然他们的名字不曾留下,但他们的功绩却让我们遮阴乘凉。当阴霾散去,我们与三五好友举杯共邀明月之时,我们会想到能有如此欢乐的集会,是谁在为我们负重前行。趁着历史还未动手抹去有关他们的记忆之时,请让我们记住他们的名字,惟其如此,才能让那段记忆成为我们的共同记忆,永不忘记,成为后事的借鉴,也让这些英雄百世流芳。
过段时间,武汉就要解封了,到那时,又会有许许多多的人去街头赏樱。樱花,又叫曙草,因其盛开之时灿若朝霞而得名,而到时的武汉,也会因黎明的到来而为世人所瞩目,而为了这黎明奋斗的所有人,都会为历史所铭记。
谨将拙作《水调歌头》献于为人民牺牲的英雄们,愿您们头枕青山,安心长眠,以汝英灵助我等后辈完成复兴中华的伟大使命,伏惟尚飨!
繁星长似谁?银火梦相寄。相聚本自匆匆,何必伤别离。只叹月又圆时,应笑鬓华相似,青丝来复去。人生如蜉蝣,近暮值一嘘。
阮郎归,桑榆晚,默无语。长歌未尽,沽酒饮罢逐战旗。且待长夜将尽,便向朝霞低诉,共赏樱花雨。青山空冢处,佳音托长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