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公共管理学院第八十六期学术工作坊“新发展格局下的科技创新”讲座在5号楼204会议室顺利举行。此次讲座特别邀请了天津大学张中祥教授作为主讲嘉宾,讲座由李胜会副院长主持,我院部分教师、博硕士生参加了本次讲座。

工作坊现场
首先,就如何理解与突破“卡脖子”技术问题,张中祥教授提出了四点认识:一是“卡脖子”并非唯一标准,关键是在于这个技术或产品的重要性和影响,即是否事关产业安全底线和战略主动,是否会严重影响国内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二是拉紧国际产业链对中国的依存关系也是降低关键核心技术断供可能性和影响的有效方式;三是要认识到中国的举国体制优势并不是所有的科技领域都可以所向披靡、取得期望的效果;四是其他国家面临跟中国一样或更甚的担忧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张教授认为,在新发展格局下,关键技术受制于人制约着我国的内循环畅通,形成核心领域的自主技术是畅通国内循环的关键,补短板需打通三链、解决创新动力不足的问题。随后,针对现场听众的问题,张中祥教授作了回答,与大家进行了交流和探讨。
讲座最后,李胜会副院长进行总结发言,他认为“卡脖子”问题其实不仅仅发生在我们国内,或许存在合作机制的问题导致我们的短板暴露;为进一步推动新发展格局下我国科技创新与产业转型协调发展,解决“卡脖子”问题,关键在于发挥我国自身优势,形成关键核心技术。
主讲嘉宾简介:
张中祥教授,天津大学马寅初经济学院创院院长、卓越教授,国家能源、环境和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实施影响评估专家组组长,10多种国际学术期刊的编辑或编委,连续位列经济与金融领域“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第4位,发表英文论文200余篇。
图文:研分会
初审:神碧莹
复审:周勤
发布:李亦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