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工动态

【人物专访】优秀党员毕业生采访——采访罗怀楠同学纪实
上传:郭振标
发布时间:2021-06-15 17:21:32
浏览量:5067

2021年5月15日上午,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生会新闻部协同本科生党支部对2017级党员罗怀楠同学进行了线下采访,以下为采访时与罗怀楠同学的交流情况。

 

个人介绍:

罗怀楠,广东深圳人,中共党员,2017级食品营养与健康班团支部书记、曾任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生会主席,青年马克思主义培养工程第七期结业“优秀”,华南理工大学2021年“2+3”辅导员。在校期间,作为主要成员参编《大学生营养与健康指引》,负责党史学习教育读本《青春之路·信念之声》部分章节的撰写,主持省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1项,参与百步梯、SRP等4项科研项目,获得第五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 

 

       问题1.您如何看待“为了入党而入党”这种现象?你又为何做出了入党的决定?

罗怀楠:这种现象的出现是由于没有想清楚自己为什么入党而随大流,希望入党能对个人的发展有帮助,但此类想法是不可取的。不要盲目从众,入党的最终目的应该是服务人民,服务大众。历史最终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但这背后的缘由究竟是什么呢?我希望探寻这个问题的答案,因此加入它并近距离感受它。例如在新冠疫情的防控中,广大共产党员带头冲锋一线,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福祉的担当,也让我坚定了向先锋模范学习、看齐的决心。

 

问题2.请结合实际,谈谈合格学生党员的具体标准是什么?

罗怀楠:1980年,邓小平同志提出“四有”青年,即“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并且特别强调了理想信念的重要性;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所以衡量学生党员是否合格要从多方面考虑,而理想信念是排在第一位的。新时代大学生党员要奠定正确的思想基础,要有为实现共产主义事业献身的勇气和精神。就像最近受到大家追捧的电视剧《觉醒年代》,即使不知道中国会走向何处,革命先辈们仍坚定信念,慷慨以赴。心中有理想,脚下有力量。作为青年的我们现在处在上升期,也同样处在迷茫期,我们需要把握好理想信念这个人生航向,不断在各方面提升自己,积蓄不断前行的力量。

 

问题3.学生党员通常会被看作一个优秀的群体,你如何看待党员这个身份的呢?

罗怀楠:党有极强的包容性,能够吸收不同特质的人,能够成为党员的人,最终目的都是为人民服务。党员这个身份,对我而言意味着一种责任,涵盖一言一行,也意味着在特殊时刻,作为党员的我应当一马当先。例如疫情期间的医生护士以及志愿者,在国家最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奔赴一线,说出“我是党员,我先上”这样的话,体现了作为共产党员的思想高度,对我是很大的激励,他们值得我敬仰和学习。

 

问题4.在参与学生干部工作和科研项目过程中,应如何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罗怀楠:“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最重要的是以身作则,在学生干部工作中,要亲自参与其中,在实际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每个人都是从小白开始,我们要做的,就是用自己的身体力行告诉师弟师妹们应该怎么想,怎么做。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绝不是动动嘴皮子的事情,而是“真刀真枪”的去做才行。科研项目也是如此。

 

问题5.党史学习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可以通过什么渠道提高学习效果?

罗怀楠:我们生活在一个非常幸福的年代,没有亲历那段红色的历史,所以要更加深入实地,深入普罗大众中去,多去红色基地走走,与当地人交流,从有过亲身经历的人们口中获得宝贵的知识。此外,参观博物馆、历史景点也是非常好的。

除了实地感受,例如“学习强国”此类平台也是很好的学习途径,平时党支部、党小组也会开展许多形式多样的活动,如趣味竞赛、演讲比赛、读书心得交流等,这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积极参与,虚心学习,一定会从中获得自己的收获。

 

问题6.在信息化时代,难免接受到各种各样思想的冲击,你认为在此过程中,我们应如何应对?

罗怀楠:在思想、信息繁杂的时代,我们一定要保持清醒,具备独立思考、独立判断能力,学会去筛选信息,不要盲目从众。目前国内仍存在崇洋媚外的现象,是因为没有深入认识我国的社会制度、历史进程和发展阶段,固然我国在发展中存在一些问题,但瑕不掩瑜。其他方面不讲,就说疫情防控,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能够交出像中国这样的答卷。

 

问题7.今年是建党一百周年,对于我们党的光辉历史与取得的成就,你有什么感悟吗?

罗怀楠:我是一个非土生土长的深圳人,想说说深圳。改革开放让深圳各方面的建设都得到了质的飞跃。从当初的“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到“来了就是深圳人,来了就做志愿者”,深圳已经从注重效率逐渐转变为注重温度,深圳的志愿者越来越多,年龄跨度越来越大,注重志愿服务精神的培养,这其实也是一种可持续发展。在教育上,学校更加注重对学生的素质教育、综合发展;在人文上,文化创意园如春笋般不断冒出;在科技上,已经隐隐有硅谷的感觉,这不仅仅是一个城市努力的成果,更是国家的不断扶持和帮助,才能走到今天。

 

问题8.作为学生会主席,平时肯定会有很多学习以外的学生工作需要处理,如何平衡学生工作和学习?

罗怀楠: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节奏,只要你能保持自己的节奏就好,没必要一定按着别人的步调走。不管怎样,学生的首要任务就是学习,要确保有较好的学习成绩。可以结合自己的未来规划做好平衡,当然两者并不是对立的,人是需要全面发展的,生活还是需要不同颜色去丰富。

 

问题9.可以看到,现在你也在逐步接手辅导员的相关工作,请问在这个过程中,对于理论学习的认识有什么改变?

罗怀楠:理论的学习不能只停留在看的阶段,一定要有通过说或写的输出,将其转化成自己的知识。我们需要阅读,除了认真读完、深入思考之外,还需根据书的内容、融入自己的理解写一些东西,将其转化为自己的思想。将来如果要跟我的学生讲中共党史,我会先熟悉内容,整理出自己的思路,再去讲述。

 

问题10.你的科研经历十分丰富,能否分享记忆最深的科研经历?

罗怀楠:其实科研是一个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的过程,通过阅读文献、动手实践、撰写报告等,可以学习基础实验技能,学习科研精神,所以提倡大家多做项目,从中一定会得到锻炼、受益匪浅。

对我而言,我印象最深刻是实验遇到瓶颈期、不管怎么调整实验方案都达不到预想的实验结果时,耐心、包容的师兄师姐,引导我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身边的同学也分享自己实验中的心得,帮助我避免重复踩坑。最终一鼓作气,取得了一定的科研成果。我们要相信,每一段付出都是值得的。

 

问题11.很多同学对学术竞赛和科研活动应该在什么时候参加、如何参加、需要什么基础存在很多疑问,作为一位即将毕业的师兄,对师弟师妹有什么建议吗?

罗怀楠:首先,要关注学院首页发布的消息,多找经验比较丰富的老师、学长学姐了解情况。在了解意向老师研究方向的前提下,可以主动和老师取得联系,深入沟通。其次,要向老师展示优良的素质和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的潜力。最后,要在实力允许的条件下多申请项目。当然,前提是对专业知识有一定了解,实验过程中需要多思考,从而提升自己。 

 

问题12.现今大学生常因繁忙的学业、社交、兼职工作、学生组织工作焦虑,你的建议是什么?

罗怀楠: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节奏,每个人抗压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有差异。日常学习生活中,出现焦虑的情况很正常,要把焦虑看做鞭策自己的动力,并找到适合自己的缓解方式,比如,做自己喜欢的事,也可以是找辅导员老师和学长学姐交流,以排解焦虑情绪,提高效率。当然适当地运动也是非常必要,一个健康的体魄才能完成更多的挑战。

 

问题13.为什么选择 “2+3”辅导员?

在校学习四年对学院的感情是很深的,再加上对于团学的工作还有一些想法未能完全实现,但我也不想留下遗憾。有意愿担任“2+3”辅导员的同学,可以提前做好相关准备,除了抓好学习,建议通过担任学生干部了解辅导员的日常工作,并积累学生工作经验。至于申请的条件要熟悉学校的相关通知,可以自行查询。 

 

问题14.对新一批发展对象和入党积极分子有什么建议吗?

罗怀楠:第一,党支部和党小组的活动是宝贵的学习和锻炼机会,要积极参加。第二,空闲时去图书馆借阅与党的发展历程和理论知识相关的书籍,可以先从最基础的看起,了解相关知识。第三,利用学习强国等平台,了解新闻,关注时事。第四,完成好学习和工作中的任务,多参加集体活动,在集体中发光发热。第五,言行一致,不论是在现实中,还是在网络上,自觉维护新时代大学生群体的形象。


图/罗怀楠

文/新闻部 林豪俊、蔡淑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