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二月,深冬之际,一场席卷大半个中国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让这个冬天愈加寒冷。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全国人民团结一心,为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做出自己的贡献。
吴大军,华南理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2017级食科2班本科生,预备党员,云南省文山州富宁县人。国难当头,全国各地疫情严峻,数以千计的同胞不幸染病去世,当吴大军同学意识到自己可以为家乡的防疫工作做出自己的贡献时,他义无反顾地加入了家乡防疫工作的第一线。
始于责任
回到家乡,疫情还没有开始在家乡蔓延开来,因为吴大军同学所在的村子地处两镇交界之处,平日里人流量大,村里仅有的十个党员决定立即采取措施控制人员流动。然而村里有50多户人家,如果只靠村里的党员,防疫工作的实施将会非常困难。在吴大军知道这个情况后,毅然决定加入防疫工作当中。
“我的第一感觉是,作为预备党员,我有责任去做,再者,作为村里的一份子,也有义务去做。”吴大军说道。
困难重重
防疫工作的实施并不容易。很多村民平时在外打工,过年时才回到家乡,走亲访友是必不可少的活动,但也正是因为外来人口流动情况复杂,身上潜伏着病毒的可能性很大。但村民们观念根深蒂固,要想说服众人暂时放下传统不是件简单的事情。
“很多时候你和村民们讲道理,告诉他们现在疫情有多严重,他们是不会接受的,他们会觉得疫情还离得很远。”吴大军说,一开始他试图用全国骇人的感染数据来引起村民们对疫情的重视,但村民们却不以为然。发现了这一点之后,他立即改变策略,开始向身边的党员村干部学习,采用更加通俗直白的语言进行劝阻,村民们这才逐渐被说动,开始认识到了疫情的严重性。
随着防疫工作的推进,仍有小部分村民不愿意配合防护工作。吴大军同学回忆:一次,两名中年男性村民打算硬闯,在他和好几名党员干部的反复劝说下,才成功把村民劝了回去。
除了劝说困难,天气寒冷也是工作中遇到的一大难题。春节期间天气严寒,气候湿冷刺骨的南方更是难熬,再加上天下着小雨,工作人员为了保暖,只好从森林里扛来柴火在路边点燃了轮流上前取暖。“有一次我七点起床准备去工作,天阴沉沉的,没有一点亮意。没有人来的时候好像什么也做不了,只是站在那里吹冷风。”吴大军感慨道。
不负担当
疫情防护期间,为了避免被感染,他和党员干部们把大雨伞架起配合桌子造出一片隔离带,带着口罩和试图通过的村民们对话,不让他们上前。当被问及,看到新闻上不断增长的感染数字,而自己就身处在稍有不慎就有被感染风险的防疫第一线,是否会感到害怕时,吴大军坦言,作为一个普通人,面对疫情,也会不由自主地感到恐惧。“说不害怕那是假的。怕但是不能退缩,恐惧使人更加严肃认真地对待这件事,作为党员冲在一线是义不容辞的。”吴大军说。
疫情之外
出身乡村,在街坊四邻互帮互助的淳朴民风的影响下,吴大军平时也很愿意去帮助身边有需要的人,并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类志愿活动。
当提到大学生因响应号召宅家隔离时,吴大军表示,自己早在1月28日就下单了下个学期的课本。“宅家的话,与其天天玩手机伤眼睛,还不如看一点书,提前学一点专业知识,我觉得挺好。”吴大军笑得有些腼腆。为了提前准备考研,他向自己的老部长要了一套有机化学的资料和真题,同时还会抽时间看一下有机化学的PPT。
抗击疫情,有爱同在。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吴大军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展示着“逆行者”的姿态。
图/吴大军
文/新闻部 苏书琴 梁焕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