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走进大学实验室

2016年11月23日上午,广州市白云区中大附属外国语小学学生赴华南理工大学材料学院参观学习。

       此次参观学习的学生共有23人,由5名老师带队分两批分别参观了无机实验教学分中心电镜室和高分子实验教学分中心的热分析实验室。

       小学生们对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充满的好奇,非常认真的听讲实验室老师们准备号的教学内容,表现出对科学浓厚的兴趣,一些问答都非常有深度。

       在无机电镜室,同学们围着孙千老师问了几个问题:电子显微镜为什么没有颜色?最高可以放到多少倍?  可以拍摄到细胞吗?有同学抢答,要用X射线才可以,因为要穿透表面。

       孙老师让大家观察扫描电镜里面拍到的马蜂的螯针,这又引起了同学们的兴趣,问马蜂有复眼,是不是可以看到几千个我们?

       孙老师问了他们一个问题,为什么金刚石很硬可以切割,而你们的2B铅笔可以写字? 一小女孩回答说:“因为它们的微观结构不一样。 ”

       考虑到小学生的知识面有限,高分子分中心为小学生们准备了“人造雪的制备”与“偏光显微镜观察聚合物结晶形貌” 两组实验。其中,人造雪的制备简单方便,现象显著,很容易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在老师示范后,学生就能自己动手操作了,提高了他们的参与度。通过形象的类比,学生们很快就领悟了聚丙烯酸钠粒子的吸水原理。学习过程中,爱动脑筋的学生不停地提问题:“聚合物粒子有毒么?可以吃么?”“把不同的盐水加入聚合物中会有什么现象?”“色素怎么洗出来?”“溶液干了会怎么样?”“不加色素会怎么样?”在提问与回答的过程的中,学到了不少课本之外的新知识。

       偏光显微镜的观察实验中,学生们表现得非常积极,主动进行仪器操作观察聚合物晶体结构。看到显微镜中的奇特晶体结构时,他们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不仅如此,他们对微观世界充满了浓厚的兴趣。他们最多的问题就是:“偏光显微镜可以看到细菌么?”“原子如何观察?”“刚才做的人造雪可以用偏光显微镜来看么?”等等。在保证安全性的同时,老师尽量让他们自己尝试,想看人造雪的细微结构就自己来操作,大大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

       此外,学生们对实验室的其他现象也充满了好奇心,对液氮倾倒时产生的白雾感到奇特,对发红的灼热坩埚也充满了想象。尽管此次参观活动的时间有限,老师们通过合理的实验安排,利用小学生们与生俱来的好奇心作为学习介质,大大开拓了他们的眼界,让他们在认识世界的道路上又向前迈进了一步,也在他们心里播下了一颗科学的种子。

(材料学院实验中心 赵颖 孙千 撰稿)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