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广照
▎基本信息
| |
▎研究方向
大分子的构象行为与相互作用微生物体在界面的运动、粘附及其相互作用海洋防污、防腐材料岩土工程加固、防水、防渗材料;岩石文物修复材料为本科生讲授 “物理化学”, “高分子物理”; 为研究生讲授 “高分子物理化学”, “高分子科学与工程进展
|
▎招生专业
硕士生 | 博士生 | 专业学位硕士生 |
|
|
|
▎教育与工作经历
1983-1987, 四川大学高分子材料系,工学学士 1987-1990, 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理学硕士 (专业: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1990-1995, 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研究实习员和助理研究员; 从事高分子灌浆材料的研究与应用 1995-1998, 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理学博士 (专业: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1999-2001, 香港中文大学化学系,博士后 2001-2002, 美国麻省大学(埃默斯特)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博士后 2002-2010,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物理系,教授; 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研究员 2010开始, 华南理工大学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系, 教授 |
▎科研与教学情况
长期从事高分子溶液与界面物理化学的研究,包括:“高分子构象与相互作用”的基础研究,以及“海洋工程材料、岩土工程材料”的应用研究高分子溶液与界面动力学方面,在国际上最早将QCM-D技术用于高分子构象与溶剂化研究,确立了相关物理参数在大分子体系中的意义, 并以此发现强聚电解质的pH依赖性,从而颠覆了对聚电解质之前的认识; 最早将现代超速离心技术(沉降速度)用于聚电解质构象研究,厘清了其有关动力学行为的本质高分子溶液热力学方面,建立了浓度和扫描速率外推求取(准)平衡态大分子单链构象变化热力学参数的方法 (被日本学者称为Method of Zhang),为高分子溶液热力学提供了地标高分子合成方面,发现了一类新的聚合反应:乙烯基单体和环状单体的阴离子杂化共聚 (Hybrid Copolymerization)在国际上最早提出“动态表面防污”的概念,以此成功研制生物降解高分子基海洋防污材料,开辟了海洋防污的新路径发展了高性能环氧和聚氨酯基岩土工程材料,并成功应用于高速公路、地铁、桥梁、水电大坝、民用建筑等工程的加固、修补、防水、防渗、防腐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和重点项目、科技部重大研究计划等多个项目。曾获冯新德高分子奖(2011), 中国化学会高分子科学创新论文奖(2009), 中国分析测试协会(CAIA奖)科学技术二等奖(2009和2011), 安徽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导师奖(2009)。相关工作在Science Advances, PNAS, Nature Communications, PRL, JACS, Macromolecules, J. Phys. Chem., Langmuir, Adv. Mater.等期刊上发表论文240多篇,授权发明专利16项张广照, 刘光明, 《石英晶体微天平:原理与应用》, 科学出版社, 2015张广照, 金帆, 叶晓东, 洪良智(译), 《高分子溶液》, 科学出版社, 2014iu GM, Zhang GZ, QCM-D Studies on Polymer Behavior at Interfaces, Springer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