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30日,新加坡国立大学石毓智教授莅临外国语学院,开展了一场题为“数学概念在自然语言学中的应用”的讲座,探讨了数学概念对人类思维与自然语言表达的深远影响。此次讲座由外国语学院钟书能教授主持,学院相关研究方向的研究生导师以及硕博士研究生参加讲座。
讲座伊始,石教授引用莱考夫(G.Lkoff)和努茨(R.Nunez)的著作,指出数学并非独立于人类心智的客观存在,而是人类大脑借助具身经验(embodied experience)和概念隐喻(conceptual metaphor)建构出的认知产物。这些数学概念通过现代科学教育,对人类思维和语言运用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中“0”和百分比便是最具典型性的两个概念。
在讲解“0”的概念时,石教授指出,《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将“零”定义为“没有数量”,其构词能力较强,如“零污染”“零容忍”等。“0”具有高度抽象性,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几乎所有现代数学分支都是建立在“0”的概念基础之上的。石教授总结了“0”在自然语言中的几种典型使用规律:一是表示极端少量,例如“零的突破”意味着从无到有的重大突破;二是作为新计划的起点,因为在数轴上“0”是负数级数的终结与正数级数的开端;三是作为延伸,表示无足轻重、不起作用的人,因为“0”在数学运算中不改变等值。
随后,石教授指出百分比通常用于表示夸饰,其中“百分百”已演化为一个具有独特表达功能的夸张词,如“百分百赢不了”。同时,百分比在用于夸大或夸小的时候具有约定俗成性,例如“百分之九十九”“百分之一百二十”等用于极言夸大,“百分之一”“百分之零点一”等用于极言夸小。与中国古代汉语中以分数表达比值的数学概念相比,“百分之百”变式丰富、表意程度高,具有不可替代性。
最后,石教授还阐述了数学概念对自然语言的影响。在词义、语音和语法方面,形成了新的语法构式,在思维和语言方面,则提高了思维的精确性和表达的多样性。同时,这一研究也为未来的认知语言学研究提供了新启示。石教授高屋建瓴地指出,未来语言学研究需要系统作战,数学概念与自然语言的结合是全新的科研范式,有许多值得发掘的课题。在讨论环节,现场听众积极分享了自己的见解,共同探讨了翻译当中数字表达的差异性、“0”隐喻的跨语言比较等有趣的研究选题。
本次讲座不仅为外国语学院师生开拓了数学概念与自然语言相结合的科研思路,更以跨学科视角开拓了认知语言学的研究。
主讲人简介:
石毓智,河南洛阳人。斯坦福大学博士,加州大学圣地亚哥校区硕士。现任教于新加坡国立大学,兼任武汉大学等院校教授。代表作有《汉语语法》(商务印书馆,2010)、《语法系统的复杂性》(商务印书馆,2024)、The Evolution of Chinese Grammar(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23)、The Historical Morpho-Syntax of Chinese Language(The Springer Nature,2025)等。
图文 叶露、王琼婕、赫雨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