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华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党史学习教育】院长“思政第一课”:“探寻中国文化基因,坚持文化自信”2021年外国语学院研究生新生同上第一节思政大课
发布时间:2021-10-09
访问量:
331

108日早900,伴着阵阵秋雨,学院院长钟书能教授为2021级全体研究生新生带来了入学以来第一堂思政课。围绕着“探寻中国文化基因,坚持文化自信”的主体,钟院长向同学们解释了“为什么要坚持文化自信?”、“中华得名的历史渊源”、“中华传统文化的定义”、“文化与文明之间的关系”以及“构成中华文化的三个重要部分”等诸多议题。在阐述这些问题时钟教授融入了相当多的实例,授课风格幽默,课堂气氛整体活跃,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同时不忘认真记下笔记。

  

1 钟教授向同学们解释“为什么要坚持文化自信?”

  

2 教授阐释“中华”的由来

  

图3 课程结尾,教授提出对于中国文化的几点思考

    

在这堂思政大课中,钟院重点阐述了构成中华文化的三个最重要部分,即中华民族的宗族观念、中庸之道以及中国宗教,它们之间互相补充,共同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精神内核。钟院长强调,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民本主义”思想,是中华文化区别于其他国家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这种人文精神同时也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所在,同学们之所以要坚持文化自信,是因为文化自信是除去科技、国防之外最重要的软实力,在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课程临近尾声,钟院长对同学们提出了关于中国文化的几点思考:首先,中国文化建构了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这说明其文化基因是优良而有韧性的;其次,什么是中国文化基因呢?毫无疑问,“多元、和谐、统一”的特质铸就了中国文化基因;再次,在漫长的文化演进过程中,只有多元锻造的“合金式”文化才有更长久的耐力和生命力,只有生命长的文化才能缔造灿烂绚丽的多姿文明;此外,文化必须要在特定的地理、民族、时代和信仰者中存续与壮大;最后,文化走出去的目标是与其他文化相知相处。

钟院长希望在座的每一位研究生同学能够利用好自己的所知所学,书写好、翻译好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千年文脉,成为中国故事的优秀传播者。(文:崔钰晴 摄像:杨泳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