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新兴的复杂系统科学对语言学的启迪
主讲人:石毓智 博士
主持人:蔡金亭 教授
时 间:2016年5月20日(周五)上午10:00-12:00
地 点:外国语学院接待室
讲座摘要:
语言学理论方法进步的背后都有其科学大背景,诸如上个世纪30年代数学界的公理化方法和形式化思潮直接诱发了乔姆斯基语言学的诞生,上个世纪70年代兴起的认知科学促使了认知语言学的产生。过去十几年来出现了一门新兴的科学复杂系统理论,它是综合生物学、化学、物理、心理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的研究成果,探讨各种复杂系统的共性。语言也是一种复杂系统,这门新兴的科学将对语言学产生深远的影响。本讲座将从三个角度来探讨语言现象:一、语言系统内部的新陈代谢;二、语言系统内部元素的不对称性;三、语言系统与其他系统的交互作用。
欢迎全体教师、研究生、本科生参加!
石毓智博士简介:
1963年10月出生,河南洛阳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1999年获斯坦福大学博士学位,1995年获得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地亚哥校区硕士,1989年获得华中科技大学硕士,1983年获兰州大学学士。
1996年任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巴巴拉校区研究员,2001年任美国语言学会暑期学院教授。现任教于新加坡国立大学。2005-2010年兼任湖南师范大学“潇湘学者”特聘教授,并任华中科技大学、东南大学、重庆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国内8所大学客座教授。2010-2011为斯坦福大学访问学者。
学科专业研究领域为认知功能语言学、语法化理论、汉语历史句法形态学、语言与文学的关系等。迄今为止,已在荷兰的约翰·苯杰明出版公司、科学出版社、商务印书馆、北京大学出版社、台北学生书局等国内外9家出版社出版学术论著14部。
迄今为止,作者已经在中国大陆、台湾、香港、日本、美国、英国等国家和地区的47种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所发表学术期刊面之广在学界罕有其比。
在东西方两个最大的学术网站中,《中国知网》的引用次数为12000余次,H-指数为44分值。《学术谷歌》的引用次数为7000余次,H-指数为32分值,i10指数为162分值。论文和专著的综合H指数为48分值。论著被中文、英文、日文、韩文、俄文、德文、法文、意大利文等语言的发表物引用。根据对国内外主要大学和研究机构的统计,上述学术影响指标为同专业和相近专业领域(包括语言、文学、历史、哲学、教育、政治、经济等)中70岁以下学者之冠。“H-指数”是衡量学术研究成果“质”和“量”的综合标准,2005年为加利福尼亚大学一位物理学家提出,美国《科学》和英国《自然》杂志相继介绍推广,目前国内外各大学术网站都提供该数据,为国际学术界判别科研成果质量的标准。
过去八年,研究兴趣逐渐转向文化、教育、科技等领域,共撰写了一套8本书,已由科学出版社、商务印书馆、北京大学出版社和江西教育出版社出版。它们的宗旨为:“反思中国的文化传统,吸收西方的科学精神,让人们换一种眼光看世界,提高中华民族的创造力,未来在各个科学文化领域出现世界大师,让中华民族位于最优秀的民族之列,使中国永远富强。”
【文化哲学类】《非常师生:孔子和他的弟子们》,商务印书馆,2010。
【教育科技类】《为什么中国出不了大师》,科学出版社,2012。
【企业创新类】《为什么中国出不了乔布斯》,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未来愿景类】《纵横中国梦》,江西教育出版社,2014。
【教育方法类】《中国教育与世界的距离》,江西教育出版社,2014。
【历史文学类】《荆轲刺秦王的历史真相》,江西教育出版社,2015。
【语言思维类】《汉语春秋:中国人的思维软件》,江西教育出版社,2015。
【逻辑方法类】《中国人的逻辑》,江西教育出版社,2015。
2016年新出版的学术论著为《汉语语法演化史》,本书1000余页,近100万字,详细探讨了汉语过去3000年的发展演化史。汉语是世界上文字记录历史最久、连续性最好的语言,本书是迄今为止该领域最详尽、规模最大的著作。探讨语言的发展具有普遍的科学意义,是揭示人类认知的关键途径之一。人类语言与其他动物声音相比有两大特质,一是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语言,二是任何语言都处在不断演化的过程中,这是由人类认知决定的。
外国语学院
2016年5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