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2009
2006级英语(2)班
李剑雄
日月如梭,转眼间2009年就过去了。回顾一下过去,我在思想、学习和生活等各方面都比以前有所进步,都能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总体情况大概可以归纳以下几点:
第一,在思想方面,我以加入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为目标,不断加强自己对党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中共党史的学习。在党组织的教育和培养下,我对中国共产党有了深刻的认识。自1921年建党至今,我们的党已经经过了80多年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准确把握时代脉搏,驾驭国际风云,坚持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把一个古老沧桑的民族带进了快车道。三十多年来,我国的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基本实现小康,民族凝聚力极大增强;在“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指导下,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祖国统一大业指日可待;载人航天的飞天梦想顺利实现,标志着我国的科学技术日新月异;2008年夏季奥运会在中国成功举办,各项成就举世瞩目。所有这些成就的取得,都归功于党的正确领导和全国人民的艰苦奋斗。经过我的努力,我在11月被评为入党积极分子,顺利地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终于加入到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大家庭里。
第二,在学习方面,虽然大学的学习生涯已到了末段,课程与大一大二相比少了很多,有些同学因为实习、面试等原因缺席课堂,但是我仍然坚持认真学习本专业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做到不旷课、不早退,全勤出席每一节课。身为一名预备党员,我觉得共产党员只有精通自身的业务,才能在群众中起到良好的模范带头作用。在空余的时间,我会广泛阅读课外书籍,以求开阔自己的眼界,增长自己的见识。在我的努力下,我的成绩比以前都取得较大进步。临近大学毕业,每个应届毕业生都要完成一个任务——毕业论文。在学院的毕业论文工作开展之前,我就已经开始为我的论文做准备了。平时都我注意搜集有关我论文题目的材料,寻找有关我的论文题目的创新点。有时候还跟身边的同学互相讨论,参考同学们是怎样开展自己的论文准备工作的,力求做到完善我的论文。
第三,在生活方面,这也是我想要详细论述的,将要毕业的我在大部分时间里做的是为自己找到一份工作。和大多数同学一样,在大三的暑假就开始着手为找工作做准备。许多同学都努力地找实习,在各大招聘网站一看到有关实习的招聘信息,就会踊跃地去应聘、笔试和面试。不论最后能否成功,至少他们经历了,为自己日后招工增添了不少经验。而我也为自己做了打算,在暑假期间我报考了报关员考试。为什么我会选择报考报关员呢?原因有几个:首先,报关员考试题型相对“简单”,全部都是客观题,但是每年通过率都在10%一下。通过率之所以低,原因在于考生准备不够充分。由于报关员行业一直以来都是一个比较小的行业,不为大多数人所了解和关注,因此相关的介绍也很少。而对于报关行业资格考试的介绍信息就更是少得可怜,这些少得可怜的信息又大多集中在网上。因此对于很少上网的考生来说由于信息的不足造成对考试的认识的不足,故心理准备上也不够充分。即使经常上网的考生所看到的介绍文章大多也比较肤浅且众说纷纭令人摸不着头脑。部分有相关工作经验的考生也往往以工作的内容看待考试,对考试缺乏全面的认识。部分人因此对有些内容重视不够,没有下足够的功夫而造成失误。但是经历过高考锻炼的我有信心能克服这个困难,顺利通过这个考试。第二,从各方面渠道得知报关员的就业前景是不错的。据世界贸易组织在公布的报告中显示,鉴于中国经济持续增长,贸易顺差不断扩大,中国已经成为了贸易大国。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国际贸易的交易量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这个增长空间也是对报关员的需求空间。第三,我是从我亲戚那里得知有报关员这个考试的,我也有亲戚从事于有关报关员这方面的工作,收入水平挺不错的。我想如果我能通过报关员资格考试,就希望靠亲戚关系找到一份工作。于是大三整个暑假我都在备考报关员考试,而没有去找实习,这也为我大四第一学期找工陷入困境埋下了伏笔。到了09年11月8日,我参加了全国报关员资格考试。由于距离考试成绩公布还有一段时间,而且考完试之后我的感觉不是很踏实,为了保险一点我决定去参加一些招聘。虽然11月还处于应届生招工的高潮阶段,但是许多出名的、有发展前景和待遇优厚的企业已经陆陆续续发布offer了,我已经错过了很多机会。而且由于暑假期间我没有去应聘一些实习,面试的经验可谓“一穷二白”,这注定了我后来面试两家企业都以失败而告终。我第一次面试的企业是格力电器。我像其他同学那样,做好自我介绍等准备,也跟一些同学交流,讨教他们在面试过程中的一些经验。但是理论归理论,实践中始终靠自己去应付。由于在面试中不能用英语流利回答面试官的问题,结果失败了。不过积累一些经验,总算有点收获。后来我面试苏宁电器的销售岗位,面试期间感觉还可以,原以为可以通过,不过到最后还是无疾而终。有时候单凭感觉是不行的,毕竟最后的决定还是在那公司的HR手里。
临近毕业,我对自己的大学生涯进行了反思,其中得到一些体会。可以说,由于选择了不合适自己的专业,我的大学生活是平淡无奇的。我和很多大学生那样,不是很喜欢自己的专业。但是如果昔日重来,我仍然要读英语专业,我会怎么办?我觉得大学应该这样度过的:首先,要打造自己的“通才本领”。我从网上一些资料看到,一些越知名的大企业越是在意求职者的通才本领,而不是很介意求职者对该公司是否非常熟悉,是否已经具备了该公司所需要的专才本领。有一个比喻可以很恰当地说明知名企业的招聘哲学:如果他们需要一把“锤子”为他们工作,他们往往并不在意应聘者是否已经具备“锤子”的外观,而是很关注应聘者是不是一块可能被打造成一块“完美锤子”的钢铁。一些知名的企业,所需要的“通才本领”往往包括以下几点:首先是英语口语水平。作为一名大学生,尤其是一名英语专业的学生,我犯了两个方向上的错误,就是把大部分时间花在听力和阅读的训练上和背读一些羞涩难懂的西方名著。其实外企工作更需要的是口语表达,应聘者应该具备实用的商务英语技能,尤其是办公室的词汇和表达。然后就是计算机操作技能。我们大多数大学生都在大学里学过基本的Word和Excel,但这些简单的技能远远满足不了实际工作的需要。要达到要求我们就要把Office软件学精学透。最后就是逻辑思维,现在我们去应聘,通常第一轮都是笔试或者无领导小组讨论,而这恰恰是考察应聘者的逻辑思维能力。要培养提高自己的逻辑能力,我们可以多点参加一些辩论,这样可以提高自己思维的全面性和条理性。将来大家都要走出校园,进入到社会中去谋生。而职业发展犹如爬山,大家都想尽快地登临绝顶,一览众山小。最快登上顶峰的方法,除了坐缆车(如果有一个有钱的家庭),只有坚定地直线向上发展。而曲线发展的道路,它一定会延缓你到达顶峰的时间。不过你可以欣赏沿途不同的风光,体味各种职业所带来不同的快感与痛感。总之“直线”能够让我们更快得到高位和金钱,而“曲线”更多的是体会人生百态。走直线或者曲线,完全取决于自己想得到什么。也许有些人会问自己觉得现在的工作并不适合自己,难道还要一直向上爬?其实每人所从事的工作往往就是最适合自己的工作。当你进入一个之后,尽可能地在这个行业里持续地发展下去,你可以更换无数家本行业内的公司,但是不要轻易地转换行业。除非你有120%对所处的工作感到不满,否则,不要向左,也不要向右,选择一直向上,再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