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载体不是一,而是众
------------- 《幸福的方法》读后感
--------08级英语3班 胡莹
《幸福的方法》是一本不厚的书,一口气读下来也不过几小时的功夫。不是第一次接触这类书了,说实话刚开始会有些抵触。就以往的经验来说,感觉这类书更多的是在高谈阔论,很虚,一看书名,估计又是一本垃圾了。抱着“不做无因的反叛”的心理,我翻开了封面,开始了一段购书中心立读之旅。
几个小时下来,感觉这本书很朴实无华,不会跟你高谈幸福的高深,不会弄一堆平常人看不懂的词汇,但凡认识字的,都能看懂。其中讲述的一些观点也算得上是比较新颖的。阅读,有些人热衷于背诵其中的好句,有些人更喜爱能向别人说清楚书的主旨,而我,则痴心于自己阅读完之后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悟,故而文字中也尽可能的是我手写我心了。
首先,从书的本身出发,我比较欣赏其中的十二句话:
第一,“无知,与复杂无关,对此我不屑一顾,简单,是对复杂的超越,对此我奋不顾身”。
这是奥利佛.温德尔.福尔摩斯所说的,确实,有时,幸福很简单。每当我们去认真思考幸福是什么,或者在阅读一些文字时,就会发现,只要善于用发现的眼睛去寻找,用坦然平静的心去体会,用知足常乐的意念去存储,对生活少一点抱怨,多一份坦然,幸福的感觉时刻就在身边。一家人一起吃一顿晚餐会是幸福,期待很久之后与恋人的约会会是一种幸福,甚至别人不留心却透着关心的话也能让人觉得幸福。幸福的方式各种各样,而且有些方式真的很简单。与其说幸福是得来不易,不如说幸福取决于心境。于懂得品味生活的人而言,幸福往往就在手边,于多愁善感的人而言,幸福往往跟着别人转。幸福真的就那么简单,就看你自己如何体会。
第二,“幸福才该是至高的财富,而金钱或声望绝不是用来衡量生命的标准”。
自古以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成为了我们的光荣传统,这其中就包含了金钱和声望。即使在今天,也不乏那些追求财富,谋取声望的人,甚至在我们小时候,家人也时刻教育将来长大了要有出息。而这里的有出息,出人头地,无非就是念一所好大学,找一份好工作,或者当个大官。身边的人,家里的人也往往以此为炫耀的资本。念书,念到本科也好,硕士也好,博士也好,甚至博士后也好,并不是读的书多,就越有本事。不管念到哪一个层次,如果你的文凭是混出来的,那么这么多年的学习生涯无非就是在装门面。如果你是在好好学习,在学术上有所建树,即使你是个初中生,你都很有出息。如果你不断的进修,只是为了逃避就业压力,那么,你只不过是一个不敢承担社会责任的懦夫。这正如培根的《论读书》中提到的对于读书的态度一样,是为了装门面还是为了博赞赏,还是为了读书而读书,都是一个道理。我们读书不能只追求所读书的数量,而是在意读书之时所领悟到的道理等。同样,人生一辈子,是用金钱,声望来装门面,博他人称赞,还是一辈子活出自己的意义,活得幸福呢?这其中的选择,我想是不言而喻的。
第三,“做自己”。
正如世界上找不到两片相同的叶子一样,也不会找到两个一模一样的人。无论如何的相似,总是会有不一样的地方。既然人本身就具有独特性,那么,我们更应该做自己,而不是去做父母或者别人心里希冀的那个人,更不是去做我们崇拜的那个人,更不是去做那个为了适合谁的口味的人。很明显,我们不是生产线上的产品,我们就是我们,独一无二的自己,我们会有自己的面孔,自己的声音,自己的思想,自己的行为习惯,自己的喜恶。我们应该为自己而生,为自己而活,做最真实的自己,追自己的梦。
第四,“幸福革命的代价是很高的:如果我们不从内部开始,就会危及外在的一切”。
提到幸福革命,我们必须要先从自身的认识开始,只有意识到幸福是什么,知道自己最想要的幸福是什么,知道人生的真正意义是什么,才能寻找到自身的幸福,才能理解他人追寻幸福的行为。这样,我们才更能顾及他人,懂得包容和付出。
第五,“微小的成果,要比野心勃勃的失败好的多……成功像滚雪球一样,会越滚越大”。
很多时候,我们都有想过自己想要的生活,成为科学家,著名作家,还是像比尔盖茨那样有钱等等,不过,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这一切都得一步一个脚印的来.只有每天进步一点点,积累之后就是一大步,慢慢的,就能取得成功。如果一开始就好高骛远,最后不过是“华丽丽的失败”而已。
第六,“幸福的权力是天赋的,知道还不够,得学着去使用”。
每个人都有幸福的权力,这权力如同呼吸一样不可剥夺,但是如果光知道我们有这项权力是远远不够的。正如我们知道自己有受教育的权力,却不去使用它,那就不会受到教育,也不会知道什么是教育,在世上糊里糊涂一辈子,文盲一辈子。所以,我们要去使用幸福这项权力,至于如何去使用,就要各显神通了。
第七,“人类被创造出来是去奋斗的,而不是休闲,无论是在山下还是山顶”。
还清楚的记得学生时代是如何盼望周末,如何盼望劳动节,是如何盼望寒暑假,是如何盼望国庆节的,其实盼来盼去,无非就是想休息,不想去上课。长大点,也盼着事情少一点,盼着课能少点。很多上班族也盼着工作时间少,盼着放假,盼着下班。其实大家的盼头都一样,不过是想休闲。不想上课,不想上班,不想加班,可是,当真正的闲下来,一旦休闲的时间稍微长一点,就会觉得空虚,开始怀念上课上班忙的日子,那种充实更能让我们有存在感和成就感。
第八,“幸福不是拼命爬到山顶,也不是在山下瞎转;幸福是向山顶攀登过程中的种种经历和感受”。
对于幸福的定义,各人也不尽相同,有时,幸福是吃得好,住得好,睡得好,穿得好; 有时,幸福是喝杯好酒,品口好茶;有时,幸福是你没有仇恨的人,别人仇恨的人不是你; 有时,幸福是没有烦心的事,也没有烦心的人;有时,幸福是你不欠别人的钱,别人也不欠你的钱;有时,幸福是每天早晨有一杯热牛奶和两只鸡蛋,晚上睡前有一碗八宝粥 ;有时,幸福是冬天的时候不觉得冷,严热的夏天不觉得热。 尽管答案有千万种,有句话却是巧妙的道出了其中的奥秘:人生就像一场旅行,不在乎目的地,在乎的是沿途的风景,以及赏风景的心情。如果把目光只放在幸福的实现,我们错过的正是幸福其本身。因为追求幸福是没有终点的。
第九,“幸福不需要经常的快乐,也不需要无坚不摧的快乐”
一个人的人生总是不完美的,总会遇上难以攀登的险峰,难以穿越的酷热的沙漠,抑或是,难以渡过的河流,总会感到茫然和困惑,于是,很多人发出感慨:为什么幸福那么难,幸福到底在哪里?从这些里面,我们不难看出,很多人将幸福与快乐和成功划上了等号,同时将困难和痛苦当作幸福的天敌。殊不知,如果没有疾病,健康就变得没有意义,如果没有死亡,生命便没有意义,如果没有工作,休息便没有意义,那么,如果没有困难和痛苦,幸福又会有什么意义呢?
第十,“生命并不长,别再追赶时间了。”
从懂事开始,老是被催着快点写作业,快点做这个,快点做那个,特别是现在,连大学里上个课都是在赶进度。似乎我们总在向前赶,不过,仔细一想,我们的时间真的不够吗?为什么要那么快的看完一本书,没有时间去细细品味,只是囫囵吞枣,这样好吗?为什么要那么快的去学习一些知识,学来学去,都只是学到一些豆腐块,这样好吗?为什么古人寒窗十年,造诣却远远高于我们现在动辄十几二十年的大学生博士生?学的范围大,名为提高综合素质,实际上就是浅尝辄止,最后就是一业不专。倘或真的沉下心来,深入研究,科科相通,就能成为“T”字型人才。这样,不走马观花,而是沿途观赏如画的风景,将自己融入其中,自得其乐,其乐融融。
第十一,“未来的路和以往的经历,都没有心灵力量那么重要。”
未来的路自由昨天和今天的努力铺就而成,以往的经历不管是一帆风顺,还是路途坎坷,有着强有力的心灵,就能变经历为经验,为未来的路打下基础。这倒也是其次,更重要的是拥有强有力的心灵,无论未来路往何方,总是有快乐相伴,有欢笑相随。
第十二,“有意义的事无论价值再小,也比无意义的事有价值。”
这句话可能在当今大学生看来是深有体会的,现在大学生活中,学习时间比较分散,自由自主学习的时间相对较多。很多大学生会选择睡懒觉,男生打游戏,女生抱着电脑当影碟机,或者QQ上聊得唾沫横飞,就是不乐意多翻一页书,不乐意多跑一个圈。或许,一页书不能成就你的文学家美梦,一个圈不能让你拥有健康的身体,不过,就是这些小小的举动,累计之后便是你达到目标的必经之路。
其次,超于书本之外的,更多的是对人生的思考。人生,我们人究竟是为何而生呢?是在没有征得自己同意便被拽到了这个世界呢,还是感恩父母给了自己生命?是为了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而按照父母的意愿去设定自己的人生呢,还是本着为自己而活来对待自己的人生,从自身喜恶出发,朝着自己的理想前进?是顺着社会的游戏规则来把自己改造成生产线上的一个人偶呢,还是坚持自己是独一无二的自己?如果只看这些问题,相信大家的答案都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当这些问题撞上现实,正如彗星撞上地球,真正粉身碎骨的是谁,真正消失得无声无息的又是谁呢?独生女儿,是为了父母放弃远方自己的真爱呢,还是为了自己的爱情而选择远离父母?面临爱情和金钱,究竟是爱情至上,还是听从家人朋友的劝告,选择少奋斗二十年呢?当自己的梦想与现实相背离,与世俗中的出人头地相背离,究竟是坚持人是为了活着而活着,还是为了他人的眼光、金钱、地位而活着呢?
考虑种种,幸福远不是一扇落地窗,倚一张玻璃圆桌,捧一杯香茗,着一袭长裙细细品《红楼》、悼黛玉那么简单,它的载体毕竟不是一,而是众。只有当大家都能去探讨幸福的真谛,才能让幸福变得简单,从梦想的国度回归到现实的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