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身边的幸福——我的幸福体验(2010级硕士生党支部林燕飞)

时间:2011-09-15浏览:38

我的幸福体验
                                    ——众里寻她千百度
终于又要返校了。8月23日晚6时整的长途客车。福州到广州。
  行李不多,车站不远,但爸执意要送我。
  一路无语。因为是单行道,的士在车站的对面停住了。
  在横穿马路的时候,爸爸忽然间就抓住了我的手,好紧好紧。我知道,在他的眼里,我永远是那个小时候过马路需要人牵的长不大的孩子。那一刻,真的好想时间就此停住。可不可以就这样,就这样让爸爸紧紧地握着我的手,永远不要放开……
  一个人走,无所谓孤单,也就无所谓寂寞。只是在站台上目送我离开时的爸爸那难舍的眼神,成了我一夜的牵挂。汽车开了,独自一人静静地躺在床上,手里似乎还留有爸爸的余温。爸爸,你已经有多久没有这样握过女儿的手了?
    幸福是什么?幸福的方法又是什么?我思考了一个暑假的问题,在那一刻,我忽然豁然开朗了。
  记得小时候,爸爸总喜欢在清晨悄悄来到我床前,唤醒喜欢赖床的我,一双大手将我的头捧入他的怀中,并用他的胡子摩娑我还在熟睡的肥嘟嘟的小脸,直到我痒得咯咯咯地笑起来。
  再小的时候,爸爸总喜欢拉着我的手放在他的手心,带着去我最喜欢去的游乐园,或是肯德基麦当劳。常常在寒冷的深夜,他会轻轻地推开我的房门,只为了看看会踢被子的我是否盖好了棉被……
那些儿时的画面,像是被一双看不见的手按动了快门,咔嚓一声,留在了我记忆的最深处,在很多年以后,沉甸甸地浮动在眼前,浅浅地温暖,浅浅地幸福……
回忆,或许这就是泰勒•本•沙哈尔在《幸福的方法》一书中所提到的策略之一——反思和冥想吧。
心里有淡淡的哀,又有淡淡地喜。哀的是这么久以来一直在追寻所谓幸福的我却忽略了身边一直都存在着的幸福。喜的是那一刻我终于明白了何谓幸福的方法。
回忆继续着,幸福也继续着。
我最亲爱的爸爸,从小给我最多保护的那个人,在我的心中,一直都是很man的形象出现的。但是,我永远也不会忘记他为我难过的样子,我不会。
  犹记得高一的时候,一场莫名其妙的持续高烧把我送入了省立医院的住院部。那时的我,因为查不出病因,每天都要抽5试管的血进行各种化验。并且还得一天到晚地打点滴,手背血管里那根针冰凉的存在感,无比真实地挑在皮肤上,真实得就跟梦境一般,就算是现在想起来,也会有那种寒寒的刺痛感。
  因为我有轻度贫血,所以常常都会抽不出血来。这时,护士小姐总会让我爸爸用手猛压我的胳膊,将我的血一点一点地挤进试管。那时,我总会盯着爸爸那张因为心疼而微微抽搐的脸忘记了自己的疼痛。从来都没有见过爸爸流泪的我那一次真真切切地看到了他眼眶中那晶莹闪烁的东西。就像光的传播速度比声快一样,我想,精神的痛感肯定比生理来得快。一定是已经深深地刺疼了爸爸的心,才会有泪水涌出来迷糊了双眼吧。 ­
  住院的那段日子,爸妈总是日夜陪伴着我。一天夜里,我又开始高烧了,迷糊中,我看见爸爸正紧紧地握着我的手,对妈妈说:……如果可以,我愿意跟女儿交换,让所有的痛苦都让我来承受……
  那一刻,我的心里犹如天崩地裂,却依然温暖幸福,感谢上苍,让我诞生在这样一个家庭,让我能够拥有这么疼爱我的爸爸妈妈……
可是,不知从何时起,除了日常的必要交流,我跟爸爸的共同话题变得很少,也许,是因为女儿长大了吧。有时,我会怪爸爸,为什么再不能像从前那样跟女儿那般亲近了呢。看着儿时我和爸爸一起拍得照片,又想想现在父女俩的疏远,我常常会感觉到怅然若失。是不是我已经不再幸福了呢?那么,我重新找到幸福的方法又是什么呢?直到某天,我才发现,原来一直以来,爸爸都依旧关心我的一切,只是不愿跟他交流的是女儿自己。我已经连主动跟他阐开心扉的勇气都没有了。或许,正如书中所说的,有一些隔在人与人之间的东西,可以轻易地就在彼此间划开深深的沟壑,下过雨,再变成河,就在也没有办法度过去了……但是,看了《幸福的方法》一书后,我茅塞顿开,原来,即使空间和时间上产生了距离,但是,爱却不会因此而变淡,亲情不是不在,而是隐藏在角落里,当它破土而出的时候,很快就会长成参天大树。我也刚刚明白,只要亲情在前面,幸福就会在后面,紧紧相随。
诚然,有些人可能会不赞成我的观点,但幸福其实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个人对于幸福的理解,我想还是应该像泰勒•本-沙哈尔博士说的那样,与其去注意我们需要什么才能生存,不如去注意我们没了什么就无法生存。视角变了,体验自然变了,那么,对幸福的感受自然也不一样了。
除了对幸福有如上感想,我觉得书中阐述的四个汉堡模型也很有道理。这四种汉堡类型代表了四种人生模式,即享乐主义型、忙碌奔波型、虚无主义型和幸福型。享乐主义注重的是眼前的快乐,不为任何可能发生的负面后果而担忧。忙碌奔波型是为了追求未来的幸福而忽略了眼前的幸福。虚无主义型是既不享受眼前的幸福对未来也没有任何期望。而幸福型则是享受当下所从事的事情,而且通过目前的行动为他们获得更加满意的未来。前三种是与幸福相对立的三种人生态度,我们肯定不能要,而幸福的人生态度就是为了有意义的目标奋斗,既享受当下又为了更加满意的未来,既重视过程也重视结果。我想,这四种类型,应该第二种是我们中国学生最典型的特征,即盲目奔波型。少年时,为了取得好成绩,努力学习;青年时,为了找到好工作,努力奋斗;而中年时,为了巩固既有的地位或为了追求更好的物质生活,而努力打拼;到了晚年,也许会为了儿孙活的更好而牺牲了黄昏之乐。人的一生都在忙忙碌碌地奔波着,总觉得未来会更幸福,却忘了停下脚步好好欣赏一下身边的美景。我害怕成为这样一种人,但隐隐又感觉自己身上又带有这样的影子。所以,我觉得我该换种生活方式了,毕竟,快乐学习、开心工作和美满家庭是实现幸福的基础与根本。
最后,我想用书中的一段话来作个结束:人最大的不幸,就是不知道自己是幸福的。我们很少想到自己还拥有什么,对于失去的,欠缺的却一直念念不忘。所以说,上天为了要使我们有看见的能力,就安排了各种失去的课程,藉由失去,让人学习“看见”的能力——看见自己拥有的幸福。所以,既然现在我已经明白了何谓幸福,我就要紧紧地把握与珍惜它,免得真到失去时,空有“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的惆怅。

                                                            姓名:林燕飞学号:201020128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