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华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2012寒假读书报告】——2010级本科生罗燕莉
发布时间:2012-03-08
访问量:
101

寒假读书报告

《圣经》被称作是西方人不可不读之书,而作为英语专业的学生,也有必要对圣经之中的故事进行了解,学习其中蕴含的有价值的哲理,以及对我们今天的发展有深刻意义的启示。因此,经过老师的推荐,这次寒假我阅读了一本英文原著——美国作家房龙所著的《圣经的故事》(The Story of The Bible)。

从词汇上来看,该书生词适量,加以一定的工具辅助,并不影响理解文意。从内容上来看,房龙不像其他圣经故事的描述者那样,仅仅把事实摆出来而不加任何评论。书中有很多作者本人对历史的评价。例如作者在开篇第一章(A Literary Inheritance)所讲到的“Every text-book of history of every land tells the story of the past as the people of the particular country believe it to be true,but when you cross the frontier and read the text-book of the nearest neighbour,you will therein find a very different account.Yet the little children who read those chapters will beliieve them to be true until the end of their days.” 圣经《旧约》中犹太人的历史也不一定是真正的事实,很多都是后代子孙为了使祖先的形象更为高大而在真实状况上添油加醋改编的故事。这告诉我们看待历史要持有客观的态度。

对于神创论,作者的看法是“This world,however,is full of all sorts of men and women.Most of  them insist upon a plausible explanation of the things which they do not understand.When no explanation is forthcoming,they invent one of their own.”Chapter 2 Creation)也就是说神在某种程度上也只是人创造出来的,不能单纯考虑世界上是否真有神这个问题。每个民族都需要有一个值得他们信仰的精神载体。世界是否真的存在上帝?上帝住在何处?是不是上帝创造了这个世界?这些问题其实都不重要,圣经并不是描述上帝的书,也不是一部试图让你相信世间上真的存在上帝的书,它更大的作用是对心灵的一次荡涤一次洗礼,然后让你知道人活着需要有一个信仰,需要有一个上帝在心里,无所谓这个上帝是不是人们常常称呼的那个上帝,也无所谓这个上帝是否真实存在。

书中前大半部分为旧约,是犹太人(The Jews)的血泪史。犹太人始终居无定所颠沛流离,他们曾经在埃及做过努力,但是在摩西和约书亚的带领下找到了上帝应许之地。他们曾经多次背离自己的信仰,因此他们遭到了惩罚,他们失去了国家。耶和华神一次次的告诉他们背离信仰的下场,只有那些始终坚持相信耶和华的人才能得到好运。圣殿不断遭到毁灭又建立起来可是越来越少的人沉迷在舒适的生活,越来越少的人愿意回到耶路撒冷,越来越少的去敬拜他们唯一的神,甚至越来越多的人信仰异教的神。于是他们的国家被征服,他们开始了流放。
   
犹太人凭依着河流而生存繁衍后代。作为游牧民族,犹太人通过不断地在沙漠中跋涉迁移寻找家园,为他们的羊群寻找新的牧场。他们的本性是善良忠厚的,他们的生活是单纯的。而每一次的迁移,总有一位领导带领他们,教给他们新的知识,传递上帝耶和华(Jehovah)的意志,鼓励他们不要放弃,乐土(Promised Land)就在前方……从先行者亚伯拉罕(Abraham)到以撒(Isaac)、雅各(Jacob),再到走进埃及的约瑟(Joseph),到带领子民们离开埃及,摆脱奴隶制度的摩西(Moses),再到领导以色列人通过战争占领迦南(Canaan)的约书亚(Joshua),几位能力超凡的领导人使一个犹太民族国家得以建立。

其中关于犹太人脱离埃及的生活方式,重新回到沙漠的这段历史令我印象深刻。“They were fast losing that belief in a great national future which had inspired their fathers and grandfathers.In short,they had reach a point where city life and luxury(together with ever greater poverty) were threatening to destroy them as an individual and independence race of men.” Slavery is a bad thing for the souls of men.It makes them cowards.The Jews had a hard life in Egypt.But they  were certain of three meals each day.It was no doubt very preasant to talk about a glorious and free existence in a new country.” (Chapter 6 The Escape From Slavery)这种状况就跟今天的城市化给人们的生活、文化习俗带来的变化相似。城市奢华安逸但同时贫困窘迫的境况使很多人的意志消沉,各种地位的反差使人们甘于屈服,生活处于被动状态,就像困于笼中的鸟儿,不能再追求飞往高空。在这个时候,让人们尽快回归原来淳朴的生活方式,找寻自己祖先的根无疑对一个民族的信念维持,发展壮大具有很强的必要性。

当然,因为是圣经,在每一次的斗争、征服、立法、迁移等等艰难时刻中,总有天神耶和华的帮助与教导,为他的子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圣经的目的也包括了引导人们永远崇敬伟大的神,这样才不致招祸,过上幸福安定的生活。否则,上帝就会给人们降下无穷无尽的灾难,民族也只会是一盘散沙。

犹太民族的发展,和世界上其他民族的发展一样,也有经历一系列政权的变更。征战期间的著名士师(Judges)俄陀聂(Ethniel)、以笏(Ehud)、基甸(Gideon)、参孙(Samson,the great national hero of the Jews),撒母耳(Samuel)等等,只是在国家危难之际才发挥领导作用,而和平时期则不能拥有很大的权力。然而,相对于艰苦的农牧生活,犹太人更喜欢城市生活。“The life of the farmer and the shepherd was not an easy one.The hours of work were long and there was little opportunity for pleasure.On the other hand,great profits could be made quite easily in one of the trading-posts along the busy caravan routes.””As a Result,the country drifted inevitably towards a more and more centralised form of government.Finally it became an absolute kingdom.”(Chapter 11 -A Jewish Kindom) 这是旧体制的灭亡与新体制建立的转型期。后来犹太国家成了专制主义王国,接收君主扫罗(Saul)、大卫(David)、所罗门(Solomon)等的统治,然而由于他们犯下了不少亵渎神灵的错误,导致犹太王国分裂为以色列和犹大两个小国;后来又被邻国吞并,国家完全失去独立;此后犹太人在巴比伦遭到流放,成为历史上的一个无名部落。当然,后来犹太民族也经历了几次起伏,以圣城耶路撒冷为他们的朝拜中心。然而犹太人的精神之灵却没有随之灭亡,而是跨越几千年的时间,征服了整个西方世界。

任何一个民族在任何一个危险的时期,都需要有一些人告诉族人们发生了什么,这些人就是先知(Prophet)。作者在书中为先知下了一个近乎完美的定义,称他们是犹太民族的精神领袖,他们的声音是民族良知的具体体现——“the spiritual leaders of the Jewish people”,”Until the voice of the Prophet became the concrete expression of the national conscience.”(Chapter 11)先知总是在统治者犯错时,向他们发出警告;他们具有勇气和远见卓识,敢于站出来说真话;他们向人们传达上帝的旨意,让人们始终对耶和华抱有敬畏之心而免于堕落。书中介绍了几位比较出名的先知:伊利亚(Elijah,a great magician)与以利沙(Elisha)——拯救以色列和犹大于混乱与异教迷信中,以赛亚(Isaiah)、何细河(Hosea)、阿摩司(Amos)——social reformersChapter 13 The Warning Of the Prophets;流亡时期的以西结(Ezekiel)——gave us the discription of an Ideal State(Chapter 14 Downfall and Exile),但以理(Daniel)——为巴比伦王解梦与解读神秘字母;施洗者约翰(John the Baptist)——A humble messenger from Heaven,who commanded to bring tidings of despair and of hope,was willing to baptise those who showed signs of repentance with the water of the river.(Chapter 21 John The Baptist);拿撒勒圣人耶稣(Jesus of Nazareth,the Messiah)——taught that gospel of mutual forbearance and love which led to his death on the cross(Chapter 23 The Disciples) ,taught the strange doctrine that all the people of this earth were the children of one loving god,and therefore brothers and sisters to each other and to all mankind(Chapter 24 The New Teacher)在传道之路上,他们总会有一批信徒追随。他们的思想光芒延续到今天,在世人之中不断传承。尤其是爱和希望,更是每一个人都应该用心铭记的福音。

新约的内容更简单,内容也更博大。耶稣基督出世了,他被称为救世主,以赛亚,他能够把水变成酒,可以治病,他与人为善,他宣扬耶和华神不是犹太人的神而所有人都是耶和华的子民。他的言论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同,但是却触动了当局,三十个银币的代价,犹大出卖了耶稣。耶稣三十三岁的时候,钉上了十字架,三日后复生,升入天国。但是耶稣的教诲长留人心,他教导人们要仁爱,他为门徒洗脚因为他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有为他人服务的义务。他在十字架上作了祈祷,他请求上帝宽恕敌人对他所干的事情,然后说道结束了便死去了。在保罗和彼得的努力下,基督的事业得以发扬光大,基督教也从此成为世界性的宗教。
  圣经旧约作为犹太教的经典,新约作为基督教的准则,但事实上,读圣经并不意味着信教乃至信上帝。因为宗教本身的意义并不在于让人相信超自然的力量,而是通过超自然力量的象征让人找到一个精神的寄托,一种心灵的安逸。有一些人每天睡前看圣经,然后心灵特别宁静,这是完全可能的,这种宁静就是宗教想要带给人们的,尤其是宣扬人人平等人人仁爱的基督教。
  相比于宗教经典,圣经更应该被当成文学著作,这里凝结的是古代犹太人福音书作者的智慧,当成文学著作来读也不过分。
  通过阅读此书,我在精神上有了很丰厚的收获。包括从历史的角度认识了犹太这个古老而神秘的民族,消除了以前的不少疑问,了解了很多宗教律法与习俗,懂得了犹太人的人生观与哲学观,学会了如何尊重他人的宗教信仰,同时产生了对犹太人的团结,坚守传统,虔诚精神的敬仰之情。

通过了解书中各个国家的兴衰史,我也联想到我们民族在前进过程中所吸取到的各种教训。历史总是相似的,无论是在哪个国家,暴则生乱,和则繁荣。这可以为我们今天社会的进步提供一定的借鉴。同时,我还意识到过去与现在世界各国的纷争可以从宗教观念的冲突上找到根源。宗教在人类世界变革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即使是同一个民族,也可能因为宗教观念的不同而分裂。对待这一切,我们应该像作者在书中语言体现的一样,持有一颗宽容与睿智的心。

相比于信教的人来说,可能不信教的人会缺少寄托和信仰,我始终认为人活着是需要信仰的,否则人生的意义就不明晰了。因此找到一个生活的信仰或者生活的目标很迫切,这会让生活很有意义,否则在回头看的时候,剩下的可能只有后悔。
  自己给自己找一个上帝吧,放在心里,相信它,遵循它的教导,然后认真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