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华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华工精神之我见】张晏(2010研究生党支部)
发布时间:2012-04-25
访问量:
148

华工精神之吾见

 

20109月来到花园,已经走过了快两个年头。虽是工科院校里面外国语学院的一员,但还是深深感到了作为一名华工人的骄傲和荣誉。我也慢慢开始了解她,走近她。感受到了她的亲切----母校华工。

还依稀记得去年参加党的90华诞合唱活动时,我们神情演唱的华工校歌。

云山苍苍,珠水泱泱。华工吾校,伟人遗芳。前贤创业,后人图强。崛起南国,培育栋梁。这几句描述了华工的优越的地理位置。记得有人说起过现在华工北校是原中山大学旧址,从第一次看到那个历史悠久的石牌,到国父孙中山先生的铜像,昨天去参观了黄埔军校旧址,更加对孙先生当年为中国革命做出的努力感到震撼。当年中山先生创办广东大学的本意在于为革命培养人才、输送人才,“爱国”和“兴国”可以说是中山先生办学的首要宗旨。“学生要立志做大事,不可要做大官”、“天下为公”等中山先生当年确立的办学宗旨带有的强烈的胸怀天下的宏图大愿,深深地影响和激励着后来的华工人。华工崛起于华南,面向全国。后面的几句展示了华工几代人不断努力,奋发图强的精神。华工作为“211工程”, “985工程”院校,培育了一代代优秀的人才,更被誉为“工程师的摇篮”。

金银岛畔,湖滨路旁。红楼耸立,碑铭铿锵。木棉花红,百步梯长。同学年少,青春激扬。这段让我尤其印象深刻,加上悠扬的旋律,朗朗上口。美丽的校园,如果不亲自体会,无法感受到她的美。夜景的绚丽更折射了校园生活的丰富多彩。“木棉花”是广州市花,还记得刚来广州学到的第一句广东话就是广州的实话是木棉花,而木棉花盛开的季节也是莘莘学子来华工复试,让花园更加充满了活力。木棉也是华工校徽中的突出标志,借指华工校园的大气美观,蕴含蒸蒸日上、欣欣向荣之义;“百步梯”寓意华工人锐意进取、薪火相传、勇攀高峰。“同学年少,青春激扬”,描述的正是这样一代代求实进取的华工学子的青春激情,展现的正是华工学子极富逻辑性却又超然物外的气质、踏实拼搏却又天马行空的风骨。

自强不息,名校风范。追求卓越,学术辉煌。博学慎思,明辨笃行。中华振兴,我辈担当。华工60载,经历了风风雨雨,不仅在学术上,更在人文科学创新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还记得在本科院校时,第一次上大学的激动心情随着看到校园的不大二沮丧,但是大学不在于建筑之大,更在于大师大作。华工都做到了,她迈着矫健的步伐迎来了自己的60岁生日。作为文科院校的一员,我看到的华工精神就是逐步的人文精神的完善。以前重理工,轻人文导致了人文精神的缺失,进入新世纪的知识经济时代,为顺应经济、科技与社会发展,要求大学重视人文知识的传授和重建人文精神的呼声越来越高,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两者走向融合的趋势日渐明显。求真至善构成大学精神的灵魂,这是建设大学精神的永恒主题。

“任何大学都是遗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产物”。大学一方而按照自身发展的内在逻辑运行和发展,另一方而,大学又总是存在于特定的社会和人文环境中,受到文化发展水平和历史传统的影响和制约。文化的多元性决定了大学精神在具有共性的同时,必然具有鲜明的个性。一所大学所在国家、区域和所属民族的思维方式、社会心理、价值取向、宗教、习俗、思想观念、道德水准等无一不对其产生和发展施加潜移默化的影响,正如霍尔丹勋爵所说:“大学是民族灵魂的反映”综观世界各国,任何国家的大学办学理念无不打上该国该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历史文化传统的烙印,从而使大学精神呈现出丰富多采的多样性。

红墙绿瓦,无处不在显示着华工的历史积淀和深厚的校园文化底蕴。无论在哪儿听到SCUT都会肃然起敬,更会为自己有幸作为一名华工人感到深深的自豪。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华工精神仍在传递。自己更应该为母校华诞做出一份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