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瑶和宋军卫在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发表论文 |
发布时间: 2021-03-24 浏览次数: 274 |
课题组与广东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合作,在环境类重要期刊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发表题为:“Ambient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at a receptor site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 region: Variations, source apportionment and effects on ozone formation”的学术论文。该论文报道了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区域下风向站点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特征及其对臭氧生成的影响。硕士研究生孟瑶和宋军卫(现为卡尔斯鲁尔理工学院博士生)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赖森潮教授和广东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岳玎利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为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 该研究于2017年9-11月在珠三角区域下风向万顷沙站点开展VOCs的连续观测。研究结果指出烷烃和芳香烃是含量最高的VOCs种类,白昼强烈的光化学作用会消耗VOCs并进臭氧的生成。通过应用来源解析模型,获得五类主要的VOCs来源,分别为溶剂使用源(28.6%)、液化石油气使用源(24.4%)、机动车排放源(21.0%)、工业排放源(13.2%)和汽油挥发(12.9%)。上风向城市的排放和传输是造成VOCs浓度增加的重要原因。较低TVOCs/NOx比值提示该区域臭氧的生成主要受VOCs的控制,而利用箱式光化学模型(PBM-MCM)的研究也验证了这一结论。此外,通过对高臭氧污染时期的研究进一步指出,臭氧浓度的快速增加与人为来源VOCs(特别是芳香烃)的传输与光化学作用关系密切。研究为当前开展区域臭氧污染防治提供了较有价值的观测数据和理论研究基础。 研究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大气专项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 全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jes.2021.02.0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