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现场
11月26日下午,中国驻法国使馆原公使衔教育参赞马燕生应邀来校主讲第41讲华园讲坛,为师生带来了一场以“新时代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与路径”为主题的报告。学校副校长邱学青主持报告会。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学院外事工作负责人和外事秘书以及学院学生代表到场聆听了报告。
马燕生参赞从事教育国际交流工作近三十年,熟悉高等教育外事工作,曾担任中国驻美国休斯敦总领事馆教育参赞、中国常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副代表、中国驻欧盟使团教育文化参赞、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校长、中国驻法国使馆公使衔教育参赞等职衔。
马燕生参赞作报告
报告会上,马燕生首先指出,在世界格局和国际力量发生着巨大变化的当今社会,我们正经历着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教育国际化的变革。只有深入了解、准确把握时代特征,高校才能清楚人才培养任务,学生才能清楚国家急需什么人才。
其次,马燕生从“国际维度”和“国内维度”两个方面,对新时代的主要特征进行了详细讲述。他特别指出,教育国际化不是简单的教育全球一体化,而是通过学习借鉴实现自我创新,使本国教育发展既符合世界教育发展趋势,又保留自身特色和传统。中国正致力于构筑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必将更全面深入地参与国际事务和全球治理。
马燕生介绍了国际化人才成才途径。他指出,立志是成才的前提,当代大学生应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此外,他结合自身工作经历,向师生强调了做“专业与外语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性,并将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概括为“政治过硬、专业过硬、外语过硬”。在讲座的最后,马燕生与在场听众进行互动,耐心解答了听众的提问。
报告会后,邱学青感谢马燕生参赞百忙之中来校指导。他指出,随着国家综合软实力的不断提升,中国需要积极走向国际舞台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提升我们在国际社会中的话语权和贡献力,因此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任重而道远。此次报告帮助师生进一步理解和领会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并对学校的“双一流”建设、广州国际校区建设以及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中加强相关举措提供了借鉴。(图文/通讯员 杨思坤 国际交流与合作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