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 张红强教授:基于2.5 MeV质子加速器平台的外束微束的产生与测量
时间:2024-10-24 编辑: 物理与光电学院

报告题目:基于2.5 MeV质子加速器平台的外束微束的产生与测量

报 告 人:张红强(兰州大学 教授)

报告时间:2024年10月24日(星期四)下午16:30—18:00

报告地点:23号楼402

主持人:冯兆庆 教授

主办单位:物理与光电学院

 

欢迎大家参加!

 

报告摘要:

采用廉价并易于制备的锥形玻璃毛细管搭建了一套在大气环境中应用的离子外束微束系统。采用由多功能加速器平台的2.5MeV质子加速器引出能量为2.5MeV、560keV、460keV和350keV的质子,对这个系统产生的微束的能量以及尺寸进行了测量,成功的产生了对应于锥形玻璃毛细管出口直径尺寸的外束微束。本技术产生的外束微束有望在生物、医学、材料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报告人简介:

张红强,2002年本科毕业于兰州大学原现代物理系原子核物理及技术专业,2007年分别在兰州大学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专业以及斯德哥尔摩大学物理学专业取得了博士学位,目前是兰州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离子束物理的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发表在Phys. Rev. Lett及Phys. Rev. A 等杂志上,目前发表文章70篇左右,其中单篇最高引用120余次,研究结果多次被邀请在相关专业国际会议口头报告。已完成国家自然基金面上和青年项目两项以及自然科学基金联合重点项目一项。一直从事低能离子/电子加速器的运行以及基于加速器的原子物理的相关研究工作,承担了加速器装置上物理终端的设计工作以及束流检测系统的建设工作项目多项。目前运行着自主搭建的用于离子束、电子束与微结构相互作用的实验室, 负责兰州大学核学院多功能加速器实验平台的运行和维护,正在开展带电粒子束与微结构相互作用,重离子碰撞谱学与QED效应,以及离子束检测和辐照效应的研究。讲授的课程有离子束分析和c语言。



分享到: 0
评论 打印 收藏 推荐 举报
点击数:10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