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史明理】华工物院学子三下乡:重走革命路,重温革命史
时间:2021-08-13 编辑: 物理与光电学院

“八月桂花遍地开,鲜红旗帜竖起来”,伴随这一首欢快的歌曲,2021年7月30日,华南理工大学物理与光电学院“党史学习实践团”实践队一行六人前往位于大别山北麓的河南省信阳市大别山商城革命历史纪念馆(以下简称“纪念馆”)开展党史学习三下乡中的展馆探访、重走路线这两项任务。实践队的成员们在一天的探访中,进一步了解了商城苏区的革命历史,为后续进一步开展宣传推广活动奠定坚实基础。

考虑到前期降雨频繁,山路湿滑,为保证行动的安全,实践队一行六人在同有关负责人联系确认后,选择于730日前往实践。上午8时许,一行六人就来到了纪念馆附近的革命广场。团队成员先对周边的环境进行了简单的勘察,并于当地居民进行了简单交流。当地居民告诉实践队,展馆地理位置的选取综合考量了地质因素和宣传因素:一方面,此处地势较高,周边山体相对较少,岩体坚硬,不容易出现因自然灾害造成馆内展品损失;另一方面,展馆建立在已开发的红军游击路线中段,使得游客可以在重走红军路的过程中在馆内休息,行学结合,更好地了解历史。

上午845分,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实践队一行正式进入了展馆。展馆内按时间顺序,依次介绍了商南起义、红二十五军长征、革命根据地建立、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等多个重大历史事件,通过史料、实物、雕像等多种方式,将那一段历史得到了生动地还原。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实践团队长亲自参与了建立河南省首个县级苏维埃政权这一历史的讲解视频录制,用自己的话向展馆内的其他游客进行介绍。

在展馆探访中,讲解员为实践团一行详细讲解了《八月桂花遍地开》的创作背景以及赵崇德烈士、金刚台妇女排的英勇事迹。讲解员介绍到,19356月,当时的负责人把红军家属转移到金刚山,组建了商南游击大队,女干部、女护士、女家属则组成"妇女排",她们以金刚台为依托,周旋于深山老林之间,开展游击战。游击队、妇女排面对百倍于己的敌人,顽强地坚持了3年游击战争,赢得了金刚台"三年红旗不倒"的赞誉。

  

        实践队成员学习实况           妇女排“金刚台英雄八姐妹”其中四人合照 

中午12时许,在经过简单的休整后,实践队一行从山脚出发,沿着规划好的线路向山上迈进。还未走到一半,一行人就已疲惫不堪,这让实践队的各位成员切身感受到了当年红军战士们的艰辛。经过5次休整,实践队的各位成员终于在下午5时许成功走完经典线路,由于前期降雨频繁,红军洞群附近地质隐患较大,在工作人员的建议下,实践队便没有继续前往。在登山重走红军路的过程中,队员们根据手册指引寻找当年的洞窑、水源,互相帮助爬上了千层阶梯高的斜坡。据实践团队员刘廷辉介绍,已经走完的路程已经让实践队各成员精疲力竭,而这只是游击战争中一条已开发的线路,很难想象当时的环境是多么艰险,亲身体验过后才知道革命先贤的不易。晚上,在下山的途中,实践队的成员从当地居民口中了解到,如今,金刚台已经被确定为全国一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进入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

实践队重走红军路照 

在归去的路途上,实践队一行齐唱《八月桂花遍地开》结束了一天的实地探访。整个活动得到了苏仙石乡、金刚台乡、西河景区管委会的大力支持。在本次实践过后,实践队还将继续通过文献收集、口述采访等多种形式进一步刻画商城的红色革命史。

图为实践队一行六人合照

据悉,2021年我院的师生暑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以“永远跟党走·奋进新时代”为主题,围绕党史学习、理论宣讲、乡村振兴、义教帮扶等方面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建党百年之际,结合疫情防控形势,积极落实“我为群众办实事”系列活动,此次活动,让实践队的各位成员进一步了解了商城的红色文化底蕴,为整个活动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基础。未来,该实践队还将继续在党史学习和推广上扎实工作,从苏区走出,将革命精神的薪火代代相承。

(通讯员:图、文/郑好)



分享到: 0
评论 打印 收藏 推荐 举报
点击数:198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