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电动力学》教学示范课(课程思政系列)顺利举行
时间:2021-05-19 编辑: 物理与光电学院

2021518日上午,物理与光电学院在华南理工大学五山校区博学楼209室举办了《电动力学》教学示范课(课程思政系列)。

示范课由邓文基教授讲授,讲授内容为《电动力学》第5章“电磁波的辐射”中的两节,分别是“5.1 电磁场的矢势与标势”和“5.2 推迟势”。

《电动力学》是为应用物理学专业二年级学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它与理论力学、量子力学、热力学和统计物理一起通称为“四大力学”,构成物理学及其相关专业的核心课程。课程着重介绍麦克斯韦-洛伦兹经典电磁理论和狭义相对论等电动力学的基本原理和规律,并采用矢量分析等数学工具推导并诠释一系列重要的物理概念和结论;主要包括宏观电磁现象的基本规律和简单介质的电磁性质、静电场、稳恒磁场、电磁波的传播与辐射、电磁现象的狭义相对论以及运动粒子的电磁辐射等内容。


邓文基教授在进行示范课教学

在教学中邓文基教授结合电磁波的发现,介绍了德国物理学家赫兹(Heinrich Rudolf Hertz1857-1894)为实验确认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电磁理论所做出的伟大贡献;再结合基尔霍夫-菲涅尔公式介绍我国“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彭桓武(19152007)的科学精神和爱国情怀。

学生在认真聆听邓文基教授进行课程思政教学

立德树人是高校立身之本,课堂教学要有育人功能,要充分挖掘课程的思政资源,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和责任融入课堂教学中,激励学生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掌握了电动力学有关电磁场的矢势与标势和推迟势等相关知识和基本规律,而且了解了伟大科学家们在科学领域所做的贡献和我国“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彭桓武的科学精神和爱国情怀。激发了同学们攀登科学高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情怀。

通过此次示范课教学,搭建了教师交流教学方法和教学心得的平台。参与此次活动的教师们在示范课后分享了各自相关的课程思政教学经验,大家就如何发挥课程的育人功能,提炼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文化基因和思政元素,在学生学习科学知识中融入理想信念教育,更好地推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


(图/文 编辑  刘华平)


分享到: 0
评论 打印 收藏 推荐 举报
点击数:1325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