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举行南方科技大学刘之光博士学术报告会的通知
时间:2019-11-14 编辑: 物理与光电学院

报告题目:基于聚焦离子束的纳米剪纸术及其光子学应用

报告人:刘之光博士(南方科技大学)

主持人:李志远  教授

报告时间:20191118日(星期一)15:0

报告地点:物理楼(18号楼)二楼213室学术报告厅

欢迎广大师生参加!

                     物理与光电学院

                    20191114

 

内容摘要:

三维微纳加工和制造技术是现代微纳光子学领域发展的重要基础,可以为三维微纳尺度上操纵和控制光子以及下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平台。在过去三十年间,光子晶体、表面等离激元、超构材料(metamaterials)、超构表面(metasurfaces)、二维材料、量子光学等领域虽然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微纳光子器件却尚未出现革命性的解决方案。传统的自上而下、自下而上、自组装等三维微纳加工手段遵循的是一种线性序列,三维加工难度往往正比于结构复杂度。因此,发展一种简便却能构建具有复杂功能微纳结构的技术,有可能为制备微纳光子器件提供一种新的技术途径,进而为微纳光子学的发展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在本报告中,作者将介绍最近提出的基于聚焦离子束系统的纳米剪纸技术及其应用。作者及合作者从传统剪纸工艺出发,通过采用高剂量的聚焦离子束作为“剪裁”手段,低剂量的离子束扫描作为“形变”手段,发展了“剪裁—变形”的原位纳米剪纸技术。通过深入分析离子束扫描时发生的物理过程,提出了双层应力分布模型,很好地预测了结构的变形过程。之后从离子束的扫描方式和结构的拓扑形貌两方面入手,将纳米剪纸归纳为局域扫描和全局扫描、树状结构和闭环结构等不同类型,并对各类型的工艺特性和优缺点进行了分析对比。通过利用基于聚焦离子束的纳米剪纸技术,实现了独特的光学效应,包括多重Fano共振及其强耦合作用、超光学手性、超构表面衍射、相位和偏振调控以及类光子自旋霍尔效应等。

报告人简介:

刘之光,南科大-麻省理工联合博士后。2009-2013年就读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严济慈英才班,获得光学与光学工程专业学士学位;2019年春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获得理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柔性智能传感器的设计和制造、三维微纳加工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功能性三维微纳结构的构建等。已在Science AdvancesAPL PhotonicsScientific Reports等杂志上发表一作SCI论文四篇,另有两篇共同一作和一篇综述。



分享到: 0
评论 打印 收藏 推荐 举报
点击数:548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