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心科研,勇登Nature 高峰——严谋 人物专访
时间:2018-11-05 编辑: 物理与光电学院

    严谋,云南省宣威市人,2016年考入华南理工大学物理光电学院物理电子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曾担任物理与光电学院博士党支部书记。指导老师是刘正猷教授,研究方向为声学人工结构材料,包括声子晶体,声学超材料,现在主要研究弹性声子晶体的拓扑性质。20181022日,在Nature杂志子刊Nature Materials发表了题为“On-chip valley topological materials for elastic wave manipulation”的研究论文。

立志科研,心无旁骛


科研就是要迎难而上
    当谈及在科研的道路上是否存在记忆深刻的困难时,严师兄表示困难在科研上是一定会存在的,关键是如何去克服困难。严师兄和我们分享说,他是在硕士研究生二年级的时候开始接触声子晶体的,刚接触到的时候问题和困难都很多,例如相关的计算软件不会使用,看文献也挺费劲,这应该是很多刚开始接触科研的研究生都会遇到的问题。但是作为研究生,课程已经差不多结束,严师兄自己也想更多的了解一下相关领域的研究情况,于是就会强迫自己去看一些相关文献(虽然后来才知道自己看的这些文献其实已经过时了),逐渐了解到一些与人工结构材料有关的反常的新奇现象,如负折射,隐身斗篷等,于是就想进一步的去学习,了解这些现象背后的物理机制。在硕士导师的帮助下,严师兄到了武汉大学刘正猷教授(现在的导师)课题组学习了半年多,在课题组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逐渐掌握了一些基本技能,例如软件和一些程序的使用,相关实验设备的操作等。

   严师兄说,做科研是比较漫长的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耐心和信心,遇到困难时可以适当调整心态,多找老师或是师兄师姐请教,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来完成工作。困难总是会存在的,但是克服了困难就是自己成长和收获的时候了。

严谋师兄在接受采访


专注于研究领域

严师兄在硕士研究生二年级的时候开始接触声子晶体,在博士时仍专注于这个领域,表现了在这个领域中浓烈的研究兴趣和热情。在谈及到前不久在Nature Materials发表了的研究成果时,严师兄给我们介绍说该研究成果主要是借助微加工刻蚀工艺,在硅片上实现了可用于弹性波操控的谷拓扑材料,理论和实验表明:弹性波能够以边缘态的形态在该芯片上按照所设计路径低损耗传输。同时,成果还进一步揭示了边缘态的反常分流现象,即分流与不同拓扑相的界面的夹角有关。这种反常分流曾在石墨烯中被预期,但一直没有实验验证,如今在片上谷拓扑材料中得到了实验证实。这里片上谷拓扑态材料的实现,有望使拓扑物理在微纳机电系统和声表面波器件等领域得到应用。增加了我们对这一专业领域的认识。

严谋师兄在介绍研究成果


科研与社会工作两不误

严师兄除了专注于科研工作外,还积极参与到学院的党建工作中,为学院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自己的奉献。在严师兄刚来学校的时候,他们是物理与光电学院的第一届博士,一共才六个人,其中五个是党员,成立了博士党支部。其中,由严师兄任支部书记,负责支部的党建工作。当问及如何平衡好科研与工作是,严师兄说博士生平时的科研工作是比较繁忙的,科研压力也比较大,对所有支部成员都一样,所以每次组织召开支部会议,他都尽量做到时间短,效率高,相关事项完成以后就散会,尽量不占用大家过多的时间,其他一些琐碎事情,只需要他一人即可完成的工作,一般都是在中午吃饭或是休息的时间段完成的,所以只要合理安排时间,两者并不会有太大的冲突。

在最后,严师兄对我们同为研究生的师弟师妹们建议说,要在自己的研究领域要有所成就,需要根据导师所给的课题,认真专研,不要去想太多其他的,要做到心无旁骛。





分享到: 0
评论 打印 收藏 推荐 举报
点击数:1975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