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举行浙江大学杨青教授学术报告会的通知
时间:2018-03-21 编辑: 物理与光电学院

题目:微纳光子器件及其在集成式多功能探测与成像系统应用

报告人:杨青教授浙江大学)

主持人:虞华康教授

时间:2018年326日(星期)14:30

地点:物理楼(18号楼)二楼213室学术报告厅

欢迎广大师生参加!

                                    物理与光电学院

                                     2018年321

附件:

内容摘要:下一代光学仪器对超低功耗、超快响应、超小体积与超高集成度存在迫切需求,亟需发展新概念、新技术突破传统技术瓶颈。微纳光子技术是一项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战略性、颠覆性技术,将为下一代光学仪器提供全新的设计理念和方法。此次报告将介绍我们在微纳光子材料和器件性能调控及应用研究方面取得的一系列重要进展。

1)宽范围波长可控变化的纳米线激光器。研制多种微纳光子器件激光器、调制器和探测器等在微纳激光器方面取得一系列重要进展。针对单纳米线激光波长难以宽范围调控难题,提出吸收-发射-再吸收过程控制纳米线激光波长的新机理,国际上率先研制了带宽超百纳米的波长可调单纳米线激光器,实现波长和模式的双控制。工作发表在Advanced Materials 和Nano Letters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P.Yang 在Nature Materials Reviews引用并评价为“可制备宽范围高度可调单纳米线激光”。

2)提高微纳器件发光效率的界面调控方法。针对纳米线材料界面缺陷多,载流子不平衡导致的发光效率低难题,率先将力电光耦合引入微纳光子器件,提出局域压电电荷改变界面能带从而增强LED性能新机理,提高纳米紫外LED外量子效率2倍以上,所构建得线性力电光耦合理论被广泛应用于其他光电器件。工作发表在Nature Photonics、Nano Letters等杂志被Semiconductor Today等报道为“第一个使用压电光电子学效应显著增强LED性能”。

3)远场无标记超分辨成像。无标记超分辨显微发展缓慢,核心问题是包含微纳结构细节信息的以倏逝场形式存在近场,难以大面积激发并传到远场。结合微纳发光器件和移频效应,调控光与物质相互作用,成果突破无标记远场超分辨显微的窄视场瓶颈,在千平方微米量级实现无标记远场超分辨成像,比已报道的视场大两个数量级,发表在2017年Physics Review Letters,并入选“2017中国光学十大进展”。被认为“新型照明方法同时解决了现有纳米显微术中多个问题”。

报告人简介:杨青,女,38岁,浙江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浙江省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入选者。2006获浙江大学工学博士学位。2006年起在浙江大学光电学院任教,进行微纳光子器件及其应用研究。发表SCI论文58篇,SCI他引1742次,H因子25,五篇ESI高被引论文。2010年以来第一或通信作者在Nano Lett.等IF>10期刊及PRL发表论文10篇。工作被20多家主流技术媒体报道。国际会议邀请报告16次,组委会委员3次。任Science Bulletin副主编,IEEE spectrum科技纵览编委。获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和国际先进材料奖等奖项。工作入选“2017中国光学十大进展-应用研究类”



分享到: 0
评论 打印 收藏 推荐 举报
点击数:517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