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秀方,物理与光电学院2015级声学专业硕士生,担任物理与光电学院团总支书记、2015级硕士班团支书,连续两年获一等奖学金。研究生期间参加数学建模,获十三届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一等奖,十二届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三等奖。在这些成绩的背后,是一份锲而不舍,坚持不懈的初心,以下是她与数学建模的故事:
初遇——阳光般温暖
初遇数模,是在刚入大学的时候。一份宣传单碰巧递入,看到是数学建模协会招新,那个时候比较懵懂无知,丝毫不懂数学建模所代表的意义,隐隐约约觉得应该与最喜爱的数学相关。于是,便成为了那个协会的一份子。在协会工作期间,通过看其他人的比赛论文,知道了一些新鲜的名词,如线性规划、整数规划、最优化等,特别有成就感,便一时陷入无法自拔。
恋爱——爱恨交织
很快,便到了参加国赛的日子,国赛前还在总结那些规律:如预测一般用神经网络、灰色预测、时间序列等方法,分类一般用支持向量机、聚类分析等,似乎怕因一时失误,别人都开始编程自己团队还未找到正确的方法。参加国赛那几天,每天仅休息4至5个小时,最后一夜往往是需要熬一整夜的,所以一次又一次的喊着:再参加数学建模竞赛,我就剁手,可是一次又一次的抑制不住那份冲动,在爱与恨中不断重复着。大学四年,参加了两次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一次电工杯。
分手——沉重打击
记忆最深刻的应该属于第十二届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来华工之前,会经常查看华工的校园网。一次偶然,恰好看到全国研究生数模竞赛的通知,便组织了两个好友一起参加。他们两个都曾获得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凭借三个人完美的配合,应该会交上一份较为优异的答卷。我们知道选题的重要性与时效性,便每个人选择两道感兴趣的题目,以重合度最高的题目为准。还记得选择的题目是水面舰艇编队防空和信息化战争评估模型的研究,对水面舰艇进行编队,保护指挥舰,最终建立了单目标、多目标动态规划模型,设计算法进行求解,最后在不断剁手的胡扯中结束了这次比赛。11月,成绩开始公布,没想到是国家三等奖,团队成员情绪都很低落,我也不例外。似乎做的也不算差,该分析的都分析了,怎么得不到认可呢?正确答案也不想看,所有与数学建模有关的消息都不想再听,暗下决心以后再也不参加数学建模比赛了。
复合——小幸运
再次拾起这份感情是在2016年的7月份,好朋友喊我参加数学建模,刚开始是拒绝的,因为之前确实受到了打击。可当我打开去年提交的论文,根据参考答案仔细分析,发现结果分析做的很不够,最后两个问题分析不够透彻,确实存在很多不足。于是,便再一次的踏上征程。这次选择的是多无人机协同任务规划问题,吸取上一次比赛的教训,对结果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并设计了GUI界面,方便输入参数查询无人机线路规划,最后结合整篇文章,对无人机线路规划提出了建议。这次比赛中,心态摆的比较正,并不是为了拿奖而参赛,而是为研究生最后一次参赛留点回忆,纪念与数学建模先生那段美好的时光。同是11月份,我们的爱情除了感动外也有了最终的证明,第十三届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一等奖,在重庆举办了我们的婚礼。
恋爱经验
下学期将迎来研三的生活了,要开始找工作、写论文,没办法再与数模先生相爱相杀。给师弟师妹分享一下恋爱经验:一、 找个合适的队友是件很重要的事情,可以免去很多为选题、分工的争吵,最好男女搭配;二、 团队间分工要明确,建模、编程、写作分别由一人整体负责,其他人辅助;三、 学会总结,如各类问题采用的模型、需要用到的算法等;四、多看优秀论文(数学建模官网上的,有些百度的优秀论文其实并不好),形成自己的论文模板;五、尽可能丰富自己的文章,如对数据进行完整的处理、对结果进行分析对比,证明结果的正确性。
也许以后都不会再碰数学建模竞赛,但我仍相信工作中会用到很多与数模有关的知识,我很感谢这一段温暖的小时光,不仅学到了很多知识,更交到了很多朋友,也再体验了一把高三的感觉。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我想这是攻破数学建模最好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