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关于做好第五期“兴华人才工程”团队建设的补充通知
时间:2016-10-26 编辑:本站编辑 物理与光电学院

 各位老师:

兴华团队组建重新启动了,学校要求的时间很紧,请各团队10月30日以前上交《申请表》、《一览表》(纸质版+电子版)给王曼丽老师。

 
 
附:学校通知
 
各学院、各有关单位:
为进一步做好第五期“兴华人才工程”团队建设工作,根据《华南理工大学第五期“兴华人才工程”团队建设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的文件精神,结合前期校级团队预申报情况,经学校研究,现就第五期“兴华人才工程”团队建设补充通知如下:
一、校级团队重点支持范围
校级团队要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丰富成果与业绩,在科学研究方面解决国家与地方重大战略需求、国际国内科技前沿热点、重要科研领域的问题,取得标志性成果。重点支持学校现有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创新群体、部省级重点实验室、部省级工程中心等平台、优势学科和基础学科,通过第五期兴华人才工程团队这一载体,确保持续健康的发展,同时,前瞻布局一批学校急需发展学科,对接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需求。
二、院级团队组建工作要求
学院须根据自身实际与发展定位,凝练学科发展,以保障学校教学科研工作正常开展和促进学科发展为目标,切实发挥好党政联席会、学术专家委员会的作用,做好本学院团队建设的顶层设计,广泛动员、认真开展团队组建工作,并制定院级团队申报方案,方案应包括如下内容:
1. 统筹布局好校级团队与院级团队的规模与数量,凝练学院学科方向与重点支持领域,支持一批院级团队以冲击部省级团队作为重要目标。着重支持并充分尊重一批优秀人才特别是优秀青年人才组建院级团队,给他们设定新目标、挑起新担子。
2. 加强人才引育,特别注重布局高层次人才引育,尤其加强青年人才储备,要设定目标,要找准突破点,要有具体方法。
3. 加强岗位分类管理,既照顾到队伍发展的历史与基础,又着眼学科与队伍发展的长远与未来,围绕学科发展定位与需要,以岗位分类为基础,以津贴分配为杠杆,引导教师队伍分类发展,实现人尽其岗、人尽其责、人尽其才。
三、团队规模与任务补充说明
考虑到团队的发展基础、发展定位、发展目标等因素不同,对“实施办法”中团队规模和目标任务补充说明如下:
(一)团队规模
校级团队上岗条件中“核心成员不少于5人”条款补充为“核心成员不少于5人,团队总体规模原则上不超过20
(二)目标任务
实施办法”中明确指出要以培养一流学生和解决重大科学问题等为校级团队的使命,所列出为各项细化招标任务,目的是为了分类设定一些目标,以团队为载体,形成合力攻坚的氛围。学校与团队确定目标任务和考核评价时,将综合考虑团队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实绩和贡献等因素。
四、团队评审及相关说明
1. 评审时学校重点考虑团队带头人的水平、团队的实质性、团队整体实力和贡献,团队目标设定的科学性和实现的可能性,其中“团队的实质性”是指长期以来自然形成的具有较强凝聚力和协同能力的团队成员;“团队的贡献”以第四期“兴华人才工程”团队考核结果作为重要参考要素。
2. 对于组建的前瞻布局领域团队,若目前带头人缺乏、人员梯队不完整,在专家评审时,将着眼学校发展大局和学科发展未来,重点论证拟引进的带头人情况、团队预期目标任务及实现的可行性,对于此类团队成员梯队暂未建立起来的,要校院联动、精准定位,大力引进一批高层次人才和优秀青年人才,实时增补。
3. 实施办法”中规定根据聘期考核评价情况进行团队类型及待遇调整,为更好地对团队进行动态管理,加强对团队的过程评价与改进,在中期即对团队类型进行调整,视中期考核的情况,对取得标志性成果或超额完成中期约定任务等发展情况较好的B类团队或C类团队分别调整为A类或B类团队,对完成约定任务情况较差的A类团队或B类团队分别调整为B类团队或C类团队。
五、团队支持政策补充说明
除实施办法中明确的政策支持外,将引育人才支持政策、专业技术职务晋升和岗位晋级支持政策具体补充说明如下:
1. 对校级团队的进人指标、专业技术职务晋升指标和岗位晋级指标予以政策倾斜,其中前瞻领域布局团队进人指标单列。
2. 学校要求兴华学者应组建或加入团队,充分发挥在团队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兴华学者在团队中的兴华人才工程岗位津贴待遇单列支持,同时可参与考核后绩效奖励分配,兴华学者计入考核奖励打包团队人数。
六、工作安排
相关单位按照关于做好“第五期兴华人才工程’团队建设工作的通知”中的工作流程开展工作,各项工作时间在原工作安排基础上顺延(详见附件)。
 
附件:第五期“兴华人才工程”团队建设工作安排
 
 
人事处
20161025

 

附件资料

 


分享到: 0
评论 打印 收藏 推荐 举报
点击数:13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