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理工大学“海内外优秀青年学者论坛”物理与光电学院分论坛顺利举行
时间:2015-12-04 编辑:本站编辑 物理与光电学院

 

                            致欢迎词

                         陈博士报告

                           虞博士报告

                           交流讨论


      2015年12月2-3日,陈明星博士和虞华康博士来访华南理工大学物理与光电学院,并于3日日下午3点在18号楼二楼报告厅举行学术报告会。学院党委张淑娟书记、常务副院长邓文基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李志远教授、各系(中心)负责人及学院师生50余人参加了本次活动。
      本次学术报告会由邓文基教授主持。在对两位博士表示热烈的欢迎之后,陈明星博士做了题目为 “k-projection method and its applications in interface structures”(k投影方法在界面结构中的应用)的学术报告。主要报告了介绍了用于消除超胞计算中的能带折叠的k投影方法以及用于研究界面结构如SiC表面上的石墨烯,Ag表面上的硅烯,SrTiO3表面上的FeSe单层超导体的能带结构。
随后虞华康博士做了题目为“Second-harmonic generation from low-dimensional materials”(低维材料中的光学二倍频产生)的学术报告。虞博士在二维材料中首次发现并证实了一种全新的非线性光学效应,即载流子引起的光学二倍频效应(charge-induced second-harmonic generation);他还首次提出了基于单根一维光学半导体纳米线的光学相关器,成功实现了对飞秒脉冲的脉宽以及群速度测量。该光学相关器体积紧凑,能耗小,为将来集成光学器件提供了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
      在报告结束后,现场互动踊跃。老师们就报告中的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和两位博士进行了充分的交流,现场气氛十分活跃。
      据悉,华南理工大学“海内外优秀青年学者论坛”于2015年11月首次启动,旨在面向全球邀请拥有不同学术背景的青年才俊,围绕国际科学前沿、热点研究领域以及行业产业的技术问题等展开探讨和交流。通过这个平台,互相启迪、开拓视野,增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双方共同发展。
      (图文/王曼丽 物理与光电学院,编辑/王曼丽)
  
      报告人简介:陈明星博士分别于2004年和2007年在湘潭大学物理系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2012年3月于维也纳大学物理系获得博士学位。2012年-至今在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密尔沃基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长期从事固体材料电子结构、电子输运性质的第一性原理计算以及相关方法发展的研究。在固体材料热电输运、表面与界面纳米结构如石墨烯、纳米石墨带以及硅烯等方面发表论著15 篇,其中包括Nature Communications、Nano Letter 等顶级刊物,并在重要国际会议做邀请报告。
      虞华康博士于2008年、2013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分别获得工学学士、光学工程博士学位。2013年8月至今,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物理与应用物理系从事博士后研究。他专注于低维光学材料光物理特性及应用研究,特别集中在一维、二维微纳材料的非线性光学原理及应用研究以及纳米光子学的研究。已发表SCI论文21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发表在Nano Letters论文两篇,其中关于“单根纳米线光学相关器”的工作获得第八届海外华人物理协会光学领域的最佳墙报一等奖。

分享到: 0
评论 打印 收藏 推荐 举报
点击数:22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