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相关学院、相关人员:
根据《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关于开展2015年度“中德博士后交流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博管办〔2015〕32号,见附件1),2015年度“中德博士后交流项目”开始接受申报,现就我校申报工作有关事宜安排如下:
一、申报项目
(一)赴DESY合作开展博士后研究
该项目资助中国新近获得博士学位的年轻科研人员赴DESY开展联合培养博士后工作。每年资助10人以内,交流期限为2年,人社部提供每人30万元人民币经费资助,DESY提供每人每月1000欧元生活补助和保险。
(二)赴于利希合作开展博士后研究
资助中国新近获得博士学位的年轻科研人员赴于利希开展联合培养博士后工作。每年资助10人以内,交流期限为2年,人社部提供每人30万元人民币经费资助,于利希提供每人每月1500欧元的奖学金,可用于生活津贴、健康和意外伤害保险和研究、差旅费用。
二、申请条件
申请人为2015年博士毕业,准备进入我校博士后流动站进站的应届博士毕业生、我校在站博士后、我校教学科研人员,并应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 博士毕业时间原则上不超过5年且年龄不超过35周岁。
2. 获得博士学位(应届博士应通过校级博士学位答辩),身体健康。
3. 具备良好的英语能力。
4. 符合德方提供的博士后研究人员岗位需求和申报要求。
5. 我校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须经设站单位和合作导师同意;我校教学科研人员须经学院党政领导和学校同意。
三、遴选原则和程序
(一)岗位需求
德方提供的博士后岗位需求和申报要求见附件2。每人限报一个项目。
(二)提交申报材料
申请人按照“中德博士后交流项目”申报信息选择申报的岗位,按以下要求提交申报材料。
1. 申报人准备和提交材料
(1)6月5日至7月1日,申报人下载并填写《The Application Form of “China and Germany Postdoctoral Exchange Program”》(附件3,简称《申报表》)。
申报人将《申报表》及主要证明材料复印件合订成本,准备一式2份。《申报表》需用英文填写,主要证明材料需翻译成英文,采用A4幅面左侧装订,加封面、目录。全部申报材料须制成PDF电子版(5M以内),并刻制在1张光盘上,随纸介材料一同提交。
主要证明材料包括:①博士学位证书(应届博士毕业生可提供校级答辩决议书);②获得学位的经过认证的成绩单(包括最终学分绩点GPA以及所有课程得分);③英语水平证明(例如剑桥高级英语证书CAE Certificate、雅思IELTS、托福TOEFL等);④科研学术奖励或专利证书、重要的学术称号或荣誉称号证书、论文和学术专著的版权页等;⑤推荐信(DESY可选,于利希要求必须提供至少两封推荐信)等。
申报材料要简明扼要,介绍性文字要真实、准确、重点突出。获奖成果需注明颁奖单位和获奖时间、等级、位次(用“位次/人数”表示);著作、论文需注明出版社、发表刊物名称,合著的需注明位次。
(2)下载填写《“中德博士后交流项目”单位人选推荐表》(附件4,简称《推荐表》),打印一式一份,在“个人承诺处”手写签名,交纸介材料至人事处博管办。
(3)下载填写《“中德博士后交流项目”推荐人选汇总表》(附件5,简称《汇总表》),发送电子版至电子邮箱183239317@qq.com,无需上交纸介材料。
(4)我校教学科研人员申请该项目的,申报成功后需脱产2年到德国全职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不得兼职。下载填写“华南理工大学教职工在职进修申请表”(见附件6),在“申请理由”中写明“本人申请申报中德国际交流计划博士后研究项目,获得资助后脱产2年赴德国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并与学院协商好获得资助后本人的工作安排,经学院党政领导签字后与其他材料一并提交博管办。
(5)以上相关材料,于7月6日前报送至人事处博管办。
(三)确定资助人选
学校审核批准后报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对申请人进行预选,并由德方对候选人进行第二次遴选,最终确定资助人选后,通知申报人办理进站手续。
如申请人在2015年8月底未能获得博士学位,则自动取消申报资格。
四、有关要求
(一)申报人若存在虚报或伪造内容,一经查证,将取消申请人获选资格,并将暂停申报人所有人才项目申报资格。
(二)报材料如涉密,请做好脱密处理。
(三)申请人需确保报送的电子材料和纸质材料内容完全一致。如内容不一致,将影响申报资格。
(四)博士学位证书、成绩单、英语水平证明等须准备好原件或经过认证的复印件,在预选通过后提交。提交方式另行通知。
五、联系方式
1.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706室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博士后评估与服务处;邮编:100083
联系人:王若阳 王芳
电 话:010-82327870 ;010-84208344
传 真:010-82327880
2. 人事处博管办
地 址:五山校区南秀村博士后公寓101室
联系人:朱志成 刘海飞 曾瑞兰
电 话:87114038
传 真:87113802
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
人事处
2015年6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