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题目:超声力学效应及生物应用
报 告 人:孟龙(中科院深圳先进研究院研究员)
报告时间:2025年8月29日下午14:00—15:00
报告地点:五山校区18号楼213报告厅
邀 请 人:彭健新教授
主办单位:物理与光电学院
报告摘要:
光、声、电、磁作为经典物理手段,不仅推动了物理学本身的范式变革,更成为连接宏观世界与微观领域的桥梁。1986年,美国科学家Arthur Ashkin利用强梯度激光形成的光辐射压力,成功实现了对活细胞的非接触俘获,为经典物理场操控微观生物颗粒打开了新的大门。类比于光镊,超声操控作为另一种经典物理场操控技术,近年来逐渐成为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与光镊相比,超声操控具有两大独特优势:一是穿透性强,能深入生物组织内部(如皮肤、肌肉),操控深层的细胞或颗粒;二是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适合活细胞和活体组织的研究。课题组长期聚焦微尺度超声操控这一领域,针对微尺度下声场难以精准控制、操控效率低等问题,取得了系列研究进展。在声场构建方面,发展了基于微纳阵列换能器的局域声场调控方法,实现了微米级甚至纳米级生物颗粒的精准操控;在操控技术方面,开发了超声辐射力时空精准诱发细胞形变技术,高通量定量测量细胞弹性力学特性,从力学新角度解析细胞功能;突破了超声在复杂多层介质精准聚焦的难题,研制可穿戴超声神经调控仪器,成功应用于癫痫等脑疾病的神经调控。上述研究不仅拓展了超声操控的功能边界,更为疾病早期诊断与治疗提供了革新性工具。
个人简介:
孟龙,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青年科学基金A类项目获得者。主要从事生物医学超声与超声脑机接口的研究。担任中国声学学会理事、中国声学学会物理声学分会、生物医学超声工程分会副主任委员,Ultrasonics杂志编委。在Science Advances、JASA等杂志上发表SCI论文8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25项,授权美国专利5项,中国发明专利15项,7项实现产业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国家青年科学基金A类、B类项目,中国科学院仪器研制项目,广东省卓越青年团队、杰出青年项目。获得广东省技术发明一等奖,深圳市自然科学一等奖以及深圳市青年科技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