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学术科研  学术动态> 正文
  •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胡国标副研究员:环境能量采集与信息感知的一体化无源系统研究

    发布者:梁栋  发布时间:2025-08-06  浏览次数:10

    报告人:胡国标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副研究员

    报告题目:环境能量采集与信息感知的一体化无源系统研究

    邀请人:吴昊教授

    地点:物理楼(18号楼)二楼211会议室

    时间:2025年8月18日(星期一)15:00

    欢迎广大师生参加!

     

                                       物理与光电学院

                                 2025年8月6日

    报告摘要:随着智慧城市与智慧交通的加速发展,海洋、道路等复杂环境中对感知节点的大规模部署需求不断增长。然而,传统电源供给方式难以满足这些节点对长时续航和低维护的要求,迫切需要发展自供能的感知与通信技术。本报告围绕“环境能量收集技术赋能无源物联网”主题,介绍我们团队在两类典型应用场景下的最新研究进展。例如,在海洋环境中,我们提出了一种基于多通道光栅电极与异电荷增强机制的滚动模式摩擦电纳米发电机(MO-TENG),显著提升了波浪能采集效率。结合专用功率管理模块,我们构建了一套具备传感监测与远距离无线通信能力的自供电海洋监测系统,并在实验室与真实海域中完成实地验证。在智慧交通场景中,我们受生物机制启发,开发了螳螂虾式机械能收集装置(MSEH),实现了毫秒级能量释放与高功率密度输出。该系统可嵌入减速带结构中,采集车辆动能,并驱动低功耗雷达或摄像模块进行目标检测与识别,辅助实现复杂交通场景下的视觉盲区预警。本报告将系统阐述上述两类高性能环境能量采集系统的设计原理、结构实现与系统集成策略,展示其在无源感知、边缘智能与绿色通信方面的广泛应用潜力,为未来大规模无源物联网系统的构建提供参考。

     

    个人简介:胡国标,博士,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信息枢纽物联网学域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毕业于新西兰奥克兰大学机械工程系,曾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其研究方向包括环境能量收集、无源物联网、弹性超材料,以及智能材料结构与系统。在上述领域,胡博士已在国际权威SCI期刊和学术会议上发表同行评审论文140余篇,Google Scholar引用超3900次,H指数为35。他的研究成果多次获得国际认可,其中一篇期刊论文荣获2024年度ASME-SMASIS Ephrahim Garcia最佳论文奖,另一篇论文获得2023年度ASME-SMASIS能源采集专题最佳论文奖;此外,其一篇前瞻性论文被《Applied Physics Letters》选为Featured Article。他在2018年SPIE国际会议上发表的报告曾获“Best Student Presentation Award Finalist”提名。胡博士连续三年(2022–2024)入选由斯坦福大学与爱思唯尔联合发布的“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他同时担任80余种SCI期刊的长期审稿人,并受邀担任《Journal of Intelligent Material Systems and Structures》《Journal of Physics D: Applied Physics》《ASC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等知名期刊的客座编辑。


    «返回上一级学术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