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冯兆庆,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主要从事原子核物理和重离子碰撞物理研究。在国内外物理学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被SCI引用2500余次;研究成果先后在《自然·中国》,中国科学院主页作为亮点工作报道;入选粒子物理与核物理领域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担任中国核学会旗下期刊《核技术》编委、中国核物理学会核反应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物理学会理事,编纂《中国大百科全书》、《全国科学技术名词》核物理部分内容。主办第十届中俄强相互作用物理研讨会(BLTP-KLFTP Joint Workshop on Physics of Strong Interaction, 2019)和2023年全国核反应会议。先后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中国科学院项目3项,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2022年1月-2025年12月,基于多维扩散模型研究重系统碰撞熔合阻止和多核子转移反应(项目编号:12175072)。
研究方向
(1)重离子核物理;(2)中高能重离子碰撞;(3)超重核形成;(4)结团发射和超核产生;(5)对称能和中子星物质状态方程。
教育与科研经历
1998-2002,兰州大学原子核物理及核技术专业
2002-2007,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专业
2006-2008,德国重离子研究中心(GSI)
2008-2018,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2011-2012,德国吉森大学理论物理研究所
2018至今,华南理工大学物理与光电学院
荣誉奖项
2005年,中国科学院院长奖学金优秀奖
2006年,德国Helmholtz-DAAD奖学金
2007年,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优秀毕业生”
2009年,首届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发表论文“先进个人”
2010年,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青年科技奖“特别奖”
2011年,德国DAAD-K.C. Wong博士后奖学金
2012年,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2012.1-2015.12)
2017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
2017、2018年,《Chinese Physics C》优秀审稿人
主要学术兼职
Annals of Nuclear Energy, Nuclear Physics A, Physical Review C , Central European Journal of Physics, Physica Scripta, 《理论物理通》, Chinese Physics Letters, Chinese Physics C, 《原子核物理评论》,《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物理学报》,《科学通报》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审稿人。
主要科研成果
Ø 基于多维扩散理论,研究形成超重原子核和产生丰中子原子核机制,主要分析熔合蒸发反应、多核子转移反应、前平衡结团发射、熔合裂变等物理过程,紧密结合正在惠州建设的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强流重离子加速器HIAF和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国家实验室HIRFL实验结果。
Ø 发展强子输运模型,研究中高能重离子碰撞粒子产生机制、超子-核子相互作用、超核形成机理和致密物质状态方程。
联系方式
电子邮箱:fengzhq@scu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