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学术科研  学术动态> 正文
  • 关于举行原子核物理系列学术报告会通知

    发布者:梁栋  发布时间:2020-11-04  浏览次数:379

    报告题目1弱束缚核诱发核反应及核结构研究

    报告人:方永得研究员(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主持人:冯兆庆教授

    报告时间:20201123 (星期一) 上午9:00

    报告地点:物理楼(18号楼)二楼213室学术报告厅

    报告摘要:远离稳定线丰中子核结构是核物理研究的前沿,它对于检验现有的基于稳定线附近核的核结构知识及回答宇宙重元素起源问题有重要的意义。丰中子核的合成依赖于放射性束流,然而目前世界上已有的放射性束流装置均存在流强弱、能量范围受限等因素限制,且其核反应机制并不了解。本报告将介绍本人从与放射性束流具有相同弱缚核属性、流强高几个量级的稳定弱束缚核核反应机制研究入手,探讨弱束缚核的核反应机制,并利用这一特殊的核反应机制研究了A=190过渡核区丰中子核的核结构。

     

    报告题目2利用伽马谱学手段实验研究原子核的集体激发模式

    报告人:  青年研究员(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主持人:冯兆庆教授

    报告时间:20201123 (星期一) 上午10:00

    报告地点:物理楼(18号楼)二楼213室学术报告厅

    报告摘要:原子核是质子和中子组成的复杂量子体系,存在丰富的激发模式。大多数原子核激发态通过发射γ光子的方式退激,因此γ谱学是研究各种激发模式的重要实验手段。为了解释γ谱学得到的高自旋能级结构,需要引入集体运动的概念。近年来一系列新发现的实验现象揭示了原子核内一些复杂的集体运动,如手征带,摇摆带等.本报告将基于我们在国内外的一系列实验工作,介绍相关物理问题。


    欢迎广大师生参加!

                                                               物理与光电学院   

                                                                 2020114

     

    报告人简介:

    方永得,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9年博士毕业于中科院近物所,2014-2017日本大阪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18年入选国家特聘专家青年项目。主要从事原子核结构、核反应研究及带电粒子探测器研发。

     

    郭松,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青年研究员、硕士生导师,2009年博士毕业于中科院近物所,2015-2016到巴黎十一大访问一年。从事原子核结构方面的实验研究,研究兴趣主要集中在原子核高自旋在束谱学和近质子滴线核衰变谱学。在国内外主持多项实验工作,实验结果发表在Physics Review B, Physical Review C等期刊上。

    «返回上一级学术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