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bf  学院新闻> 正文
  • 【海青论坛】海外学者分享物理学前沿学术成果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6-01-11  浏览次数:16

     

                               致欢迎词

                               报告现场

                                 报告现场

                                    交流讨论

           2016年1月7-8日,吴莹、陈宇辉、何兆剑三位博士来访华南理工大学物理与光电学院,并于这两日的下午3点在18号楼二楼报告厅举行学术报告会。学院刘正猷院长、党委张淑娟书记、傅秀军副院长、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李志远教授、各系(中心)负责人及学院师生50余人参加了本次活动。
          本次学术报告会由副院长傅秀军教授主持。在对各位博士表示热烈的欢迎之后,吴莹博士做了题目为 “From effective medium theory to linear dispersion relations in periodic structures”(从有效介质理论到周期性结构中的线性色散关系)的学术报告。报告主要介绍了她和合作者在有效介质理论方面所取得的进展以及在指导设计新型超材料方向的应用,特别是负弹性模量以及零折射率材料的设计。相关的科研成果对人工控制波的传播行为有深远影响。
          陈宇辉博士做了题目为“Towards quantum conversion of microwave and optical photons using erbium doped crystals”(利用掺铒晶体实现微波光子到光学光子的量子转换)的学术报告。报告中,他们提出了一种利用掺铒晶体实现微波光子到光学光子的量子转换方法,指出这一方法在现有技术条件下能实现效率为一的完全转换,并且在研究了在零磁场下使用三维超导微波腔实现这一转换的可能性。
          何兆剑博士做了题目为“亚波长结构固体板的反常声学性质和离子在DNAs/RNAs结构及功能中的静电相互作用效应”的学术报告。报告主要展示了声学固体板在雕刻各种亚波长周期性结构后,获得了声波通过硬固板的加强透射和通过软固体板的全反射。通过非对称结构固体板的单向透射以及固体板对粒子的吸附。同时也揭示了溶质极化和离子关联对dsDNA吸引的重要作用和离子熵对RNAs三级结构形成的决定作用。
          报告结束后,紧接着是现场互动环节。老师们就报告中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和各位博士进行了充分的交流,现场气氛十分活跃。
          据悉,华南理工大学“海内外优秀青年学者论坛”于2015年11月首次启动,旨在面向全球邀请拥有不同学术背景的青年才俊,围绕国际科学前沿、热点研究领域以及行业产业的技术问题等展开探讨和交流。通过这个平台,互相启迪,开拓视野,增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双方共同发展。(图文/王曼丽 物理与光电学院,编辑/王曼丽)

          报告人简介:吴莹博士于200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物理系,经教育部保送至香港科技大学读研,2008年获得香港科技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2008年-2010年期间在香港科技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并于2009年访问斯坦福大学数学系。2010年至今一直就职于沙特阿拉伯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数学、计算机与电子工程学院。她的主要研究兴趣集中在经典波在复杂体系中的传播。在有效介质理论、新型材料的设计和应用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迄今为止,已在Nature Materials,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引用500余次,多次受邀在国际会议上作学术报告,并担任分会主席(Session Organizer)。
           陈宇辉博士,2008年获中山大学理学学士,2013年获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光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纳米光子学。2013年6月至今在新西兰奥塔哥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稀土元素掺杂的晶体材料在量子信息领域中的应用。主要工作成果包括:首次将全息技术引入到plasmionic结构的设计中;提出一种实现微波波段和光学波段光子之间的量子转换的方法。已在包括Light Sci. Appl., Phys. Rew. Lett.和Small等杂志上发表研究论文16篇,被引300多次。
           何兆剑博士,2005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物理专业,获得学士学位;2010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凝聚态物理专业,获得博士学位。毕业后入美国密苏里大学哥伦比亚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主要从事声子晶体, 声特异材料以及DNAs/RNAs中的静电相互作用研究,在Phys. Rev. Lett, Phys. Rev. A/B/, App. Phys. Lett, J. Chem. Theory Comput.等期刊发表文章30余篇。
     
     
    «返回上一级学院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