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风采展示  教工风采> 正文
  • 赵彦明:为师、科研、教学可以相长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5-11-09  浏览次数:1208

     

    赵彦明,华南理工大学物理与光电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材料物理/纳米材料及新型能源材料的研究工作,作为一位研究经验丰富的教授,他平和阔达,为人爽朗大方,选拔研究生不拘一格,坚持自己对物理的喜爱,一路上他不曾迷茫,在自己创新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为师,简化复杂,尽力让学生学懂,学透。
    作为今年南粤优秀教师的获得者,在教学方面,赵老师自有一套方法,那就是化繁为简,把抽象晦涩难懂的知识通过简单的例子让学生理解,让学生能够有所收获。只有胸中自有丘壑,将知识融会贯通,方能让学生有所得。而且特别难得的一点是,赵老师所使用的ppt全部都是自己做的,翻出自己多年前教授原子物理的教案,将里面的内容一页一页地制成ppt,包括一些物理图像,因为扫描的图片不够清晰,他又将所有的物理图像全部使用绘图工具绘制出来,赵老师的教学可谓是相当认真。另外,赵老师特别的享受教学的过程,在讲台上,它不仅可以享受到为师的乐趣:传授知识,解除疑惑,当看到学生有所疑,而后有所问,最后有所获时,总是那么的让人欣喜;而且教学相长,授课过程中,与学生,与年轻人思想碰撞,灵感的火花总是来的那么的偶然,这也对他的科研工作十分有帮助,所以即使工作忙碌,他始终坚持站在讲台上。三尺讲台,教义有方,滴滴汗水诚滋桃李芳天下;一味物理,诲而不倦,点点心血勤育英才泽物院。
     
    育人,不止传道授业解惑,更要教会做人。
    每个人心中总会有那么一个人,在你前行的道路上,称为你指路的明灯,让你始终都能坚定不逾地向前走,赵老师也不例外。提起他的博士生导师梁敬魁院士,赵老师满怀敬爱:“就是说从那个时候开始,我才真正的说感受到老一辈的科学家对科学的虔诚,追求的一种精神,还有一个就是他们的做人,做事情都非常严谨,另外呢对学生非常的平和,他给我们这些研究生带来的不仅是学问,更多的是跟他学做人。”他始终能够记得,当初是梁敬魁教授不拘一格的选拨人才,将当初学习理论物理的赵老师接纳为自己的学生,让他一直走到今天。而榜样的力量是强大的,今天的赵老师虽是研究材料物理的教授,但是他的学生来源却遍布了物理,材料,化学化工,甚至机械,只要学生真的对材料物理有兴趣,他都可以接受。因而,育人,最重要的还是要教会如何做人,将学生往更高更远的方向引导。这也是作为一个老师的崇高所在吧!
     
    留学,感受各地风土人情,才发现,别的地方都不是家。
    留学过以色列、法国,赵老师的留学经验不可谓不丰富,但是众里寻他千百度,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走过的地方越多越发现,哪里都不是自己梦寐以求的家。纵然国外科研条件优越令人向往,即使以色列人民热情好客让人眷念,或许法国大众浪漫享受使人沉醉,但是这些都不能让赵老师感受到家的温暖,总是有一种格格不入的感觉,所以与其在国外享受优越的条件,却不得开心颜,倒不如回国从零开始,落得个舒服自在。回国之后,辗转多个学校,最后在华南理工大学找到了自己的栖身之所,从一个烧杯,一个样品勺,慢慢的组建起了自己的实验室,科研经费不够,就把所有的钱用在急需的东西上;人手不够,所有的工作亲力亲为,从不叫苦叫累。说是爱国未免过于空泛,但是或许就是这样,对于留学在外的游子来说,乡土总是那么的令人眷恋,也只有故乡人才能是那么的亲切。
     
    创新,平和,坚持,不被常规所束缚。
    当被问及如何才能一名优秀的研究型人才时,赵老师也给出了他内心的答案,那就是坚持下去的信念,平和淡泊的心态,以及创新的思维,当锂离子电池的材料已经被大家所接受,而且都在往着那个方向,那种材料,继续深究时,赵老师却跳出了常规,选择了研发新材料,十几年间,他在纳米材料和锂离子电池材料正极材料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发现了一些新材料,在Adv. Funct. Mater. (SCI一区,IF:11.805)Nanoscale (SCI一区,IF: 7.394)等刊物发表SCI论文92 (一区Top 24篇,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70),论文被引用达1312次(以通讯作者发表论文中,单篇被引超过100次的论文2篇,另有1篇被引达95次,1篇论文入选ESI数据库过去10年全球高被引论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20多项;申请发明专利15件(已授权10件)。这些成果的取得其中所花的心力也远不是我们所能想象的,也只有坚持下去,不畏前途险阻,相信阳光总在风雨后;保持平和淡薄,不求鲜花,不用掌声,保持一颗赤子之心;努力创新思维,不拘一格,任思想飞翔,找寻科研的灵感,才能取得如此一番成绩。
    在科研这条路赵老师走得很远,从一开始因爱结识物理,因做理论物理时很多理论都得不到实验的论证,而选择了实验物理(其中包括凝聚态物理,材料物理),最后扎根于材料物理,认认真真地研究在锂离子电池上,一切选择无比自然,一直都是踏踏实实的做科研;实实在在地教学,将自己的知识,自己为人处事的道理全都教授给自己的学生,不藏私,不计较;吃苦耐劳,没有科研条件,就创造条件科研,也许这正是我们年轻人现在所缺乏的东西吧。
    最后,赵老师对学生们有以下几个建议:
    不要轻视自己的专业,其实做研究的话学习物理有着很大的优势;
    要对自己有信心,相信自己,勇敢地走下去;
    踏实、耐心,这是每个搞科研的人都应该具备的素质;
    做好当下。
    (文/学生记者 刘洁   图/学生记者 冯炜兴)
    «返回上一级教工风采